Linux内核访问外设IO资源:动态映射与静态映射解析

需积分: 9 3 下载量 12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25 收藏 94KB PDF 举报
"本文档详细介绍了Linux内核访问外设IO资源的两种主要方式:动态映射(ioremap)和静态映射(map_desc),重点阐述了动态映射的原理和应用实例。" 在Linux内核中,由于内核空间与用户空间的隔离,直接访问外设的I/O资源通常是不可能的。为了能够操作这些资源,例如访问硬件接口寄存器,Linux提供了两种映射机制,将外设的物理地址映射到内核的虚拟地址空间。 1. 动态映射(ioremap) 动态映射是Linux内核中较为常见且简便的访问外设I/O资源的方法。它通过`ioremap`宏实现,该宏实际调用`__ioremap`函数。`__ioremap`函数接收三个参数:要映射的物理地址`phys_addr`,映射的大小`size`以及一些标志`flags`,用于定义映射的权限和特性。映射完成后,返回的是一个内核虚拟地址,可以安全地用于在内核代码中进行读写操作。例如,在驱动程序中,可以使用`ioremap`映射外设的物理地址,然后通过读写返回的虚拟地址来控制外设。如果映射失败,返回`NULL`,需要进行错误处理。 以S3C2410平台的I2S驱动为例,假设I2S寄存器的物理地址为0x55000000,可以定义宏`S3C2410_PA_IIS`,然后在驱动中调用`ioremap`将这个物理地址映射到内核空间,如: ```c our_card->regs = ioremap(S3C2410_PA_IIS, 0x100); ``` 之后,就可以通过`readl`和`writel`函数来读写映射后的地址,实现对I2S寄存器的操作。 2. 静态映射(map_desc) 静态映射相对较少使用,通常用于设备树或其他早期初始化阶段,它需要在编译时就确定,并在内核启动时预先配置。这种方式更适用于固定且不频繁改变的外设映射。静态映射涉及更复杂的步骤,包括设置内存描述符结构,然后在内核初始化期间使用`map_desc`机制进行映射。 这两种映射方式都是为了确保内核能够安全、高效地访问外设的I/O资源,同时保持内存管理的灵活性。动态映射适合于那些在运行时才能确定或者需要频繁改变的映射,而静态映射则适合于固定的、在编译时已知的外设资源。 Linux内核通过动态映射和静态映射两种机制,确保了对各种外设I/O资源的高效、安全的访问,这也是Linux系统能够灵活支持各种硬件设备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