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元器件失效解析:从电阻器的失效模式入手
15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9
1
收藏 251KB PDF 举报
"各类电子元器件失效机理分析"
在电子工程领域,电子元器件的失效是常见但严重的问题,因为它可能导致设备性能下降、系统故障甚至安全隐患。了解并掌握电子元器件的失效模式与机理对硬件工程师至关重要,有助于他们在设计和调试过程中避免这些问题。
电阻器作为基本的电子元件,其失效模式和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开路:当电阻器内部的电阻膜烧毁或大面积脱落,基体断裂,或者引线帽与电阻体脱离,都可能导致电阻器开路,即电阻的阻值无限大。
2. 阻值漂移超规范:这可能是由于电阻膜的缺陷或退化,以及基体中可动钠离子的影响,或者保护涂层质量不佳,使得电阻的实际阻值偏离标称值。
3. 引线断裂:不适当的焊接工艺、焊点污染或引线受到机械应力,可能导致引线断裂,影响电流流通。
4. 短路:例如银元素的迁移或电晕放电现象,可能使电阻器变为短路状态,阻值接近零。
根据数据,线绕电阻和非线绕电阻的失效模式分布有所不同。线绕电阻中,开路是最主要的失效模式,占比高达90%,而阻值漂移和引线断裂分别占2%和7%;非线绕电阻中,开路和阻值漂移较为突出,分别占49%和22%,引线断裂占17%。
电阻器的失效机理复杂多样,通常涉及物理、化学反应。例如,导电材料的结构变化,如薄膜电阻器的无定型结构在工作环境下可能趋向结晶化,导致电阻值下降;另外,环境温度变化、湿度、氧化作用、机械应力以及电化学反应都可能加速电阻器的老化和失效。
除了电阻器,其他类型的电子元器件,如电容器、二极管、晶体管、集成电路等,也有各自的失效模式。例如,电容器可能因电解液泄漏、击穿或容量下降而失效;二极管可能出现击穿、反向漏电流增大等问题;晶体管则可能因为热应力、过电压或过电流导致性能衰退或完全失效。
因此,硬件工程师在设计电路时,必须考虑到元器件的预期工作条件和寿命,选择合适的元器件,并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以减少失效的可能性。同时,在产品调试和维护阶段,对失效元器件的检测和分析也是必不可少的,以便找出问题的根源并采取修复措施。
通过深入理解电子元器件的失效模式和机理,工程师可以更好地预防和处理这些问题,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从而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
2021-09-22 上传
2021-09-22 上传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2020-10-16 上传
2013-04-14 上传
2021-07-07 上传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2009-05-15 上传
2020-10-20 上传
weixin_38548704
- 粉丝: 3
- 资源: 931
最新资源
- Angular程序高效加载与展示海量Excel数据技巧
- Argos客户端开发流程及Vue配置指南
- 基于源码的PHP Webshell审查工具介绍
- Mina任务部署Rpush教程与实践指南
- 密歇根大学主题新标签页壁纸与多功能扩展
- Golang编程入门:基础代码学习教程
- Aplysia吸引子分析MATLAB代码套件解读
- 程序性竞争问题解决实践指南
- lyra: Rust语言实现的特征提取POC功能
- Chrome扩展:NBA全明星新标签壁纸
- 探索通用Lisp用户空间文件系统clufs_0.7
- dheap: Haxe实现的高效D-ary堆算法
- 利用BladeRF实现简易VNA频率响应分析工具
- 深度解析Amazon SQS在C#中的应用实践
- 正义联盟计划管理系统:udemy-heroes-demo-09
- JavaScript语法jsonpointer替代实现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