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轨道交通轨面短波不平顺实测与ISO3095评估

需积分: 5 0 下载量 13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8 收藏 1.24M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城市轨道交通轨面短波不平顺的测试分析,针对2011年在上海进行的实地测量数据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通过对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3号线以及沪宁线和沪昆线的部分路段进行现场实测,采集轨面短波不平顺的数据。在收集到的数据基础上,作者进行了平稳性检验,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研究结果显示,轨面短波不平顺的幅值整体上满足显著性水平为0.05的平稳性检验要求,这意味着数据具有稳定的统计特性,适合进行后续的深入分析。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轨面平顺度在某些特定区域存在显著差异,如焊接接头区,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3号线以及沪宁线和沪昆线的焊接接头区的轨面平顺度分别较ISO3095标准限值高出了25.3 dB、21.7 dB、22.2 dB、17.8 dB和10.2 dB,显示出这些区域的不平顺程度较高。 此外,非焊接接头区的轨面平顺度相对较好,轨道交通3号线、沪宁线和沪昆线的非接头区分别与ISO3095限值的差值为10.8 dB、-4.2 dB和-8.3 dB。这表明城市轨道交通的整体轨面平顺性劣于部分提速线路,尤其是在焊接接头区,由于接头处的结构特性,可能导致更大的轮轨冲击和振动噪声,从而影响行车安全和乘客舒适度。 文中提到,轨面短波不平顺虽然幅值较小(通常小于2 mm),但其引起的轮轨冲击和振动噪声问题不容忽视。研究者们引用了Thompson、Berggren Eric、Gullers和Remi等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他们主要从理论分析和试验测试的角度探讨了轨面短波不平顺如何影响轨道交通的振动噪声性能,以及如何通过改善轨面平顺性来减少相关问题。 该研究为了解决城市轨道交通轨面短波不平顺带来的振动噪声问题提供了实证依据,并强调了焊接接头区的优化处理对于提升轨道平顺度和行车质量的重要性。这项工作对于轨道交通线路的设计、建设和维护具有指导意义,旨在提高行车安全和乘客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