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详解:目标与关键技术

版权申诉
0 下载量 19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6-29 收藏 1.03MB DOCX 举报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指导性培养方案是电气工程学院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而制定的重要文件。该方案由部门负责人凌有铸和专业负责人韩超共同负责,经过校领导陶庭先和刘宁的审核,于2016年3月制定。其核心目标是培养具备多方面素质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 首先,专业培养目标强调了全面发展的学生特质。学生不仅要在德、智、体、美方面全面发展,而且要有诚信、实干精神,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专业知识。他们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国际视野,同时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以便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能够胜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设计、制造和运营管理等工作。 具体的基本要求分为七个方面: 1. 品德与素养:强调学生应有高尚的品德,良好的人文修养和科学素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公德。 2. 专业知识: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基础科学理论,掌握专业核心知识和技能,具备必要的业务素养,达到专业规定的学分要求。 3. 科学思维与能力: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以及终身学习和信息处理的能力。 4. 心理素质与适应性: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鼓励通过科学锻炼提高体质,并确保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和军事训练标准。 5. 多学科基础:要求学生具备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人文社科和经济管理科学知识,以及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对电路、电子学、信号系统与控制、计算机等领域有深入的理解。 6. 专业技能与前沿知识:掌握电子信息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具备在信号与信息处理和嵌入式系统方面的初步专长,能解决实际问题。 7. 自学与创新能力:强调文献检索和资料收集能力,培养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为未来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这个培养方案旨在通过系统的教育和训练,使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成为既有深厚理论基础又具备实践能力,能够在科技进步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现代科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