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胶件表面处理技术及其工艺分析

需积分: 50 3 下载量 5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0 收藏 1.51MB PDF 举报
"塑胶件的表面处理-c++primer第四版英文版" 本文主要讨论了塑胶件的表面处理技术,包括各种工艺、效果以及注意事项。以下是详细的知识点解析: 1. 塑胶原生光面:通过模具型腔抛光,使塑胶件表面光滑光亮。模具的表面尺寸精度和光洁度直接影响零件的光泽均匀性和柔和度。 2. 塑胶原生纹面:在抛光基础上再饰纹,创造出微小纹理和不同光泽状态。蚀纹板有光纹、半光纹和亚光纹三种,粗纹不宜与喷油结合,细纹和亚光纹较易刮花。 3. 塑胶表面喷油:通过喷涂处理,赋予塑料件不同颜色、光泽和手感,同时增强耐磨性。亮光和亚光效果是喷漆的常见表现,但成本较高。 4. 塑胶表面丝印,移印:局部印刷技术,用于印制文字和图案,颜色多样。效果取决于所使用的油墨和色彩。 5. 塑胶表面真空镀:在真空中镀膜,可实现不同颜色和光泽,适用于制作半透明的灯镜或灯板。耐磨性不足,需后续喷UV提高耐磨性。 6. 塑胶表面电镀:电镀处理,颜色和光泽取决于电镀本身,具有较好的耐磨性,但某些塑料原料不适合电镀。 7. IMD(In-Mold Decoration)工艺:在塑料表面覆盖一层可印刷的薄膜,提供良好的耐磨性,可以模拟各种印刷效果。薄膜通常覆盖在表面,可进行后续加工。 8. IML(In-Mold Labeling)工艺:薄膜较厚,可视为独立零件,叠加于塑料上,利用厚度创造立体效果。同样对锐角和凸凹有工艺设计要求。 在结构设计中,考虑工艺性至关重要。比如,对于钣金件,折弯过程中的碰刀问题,以及过多的异型孔、不合理形状设计,会增加模具成本和生产难度。喷漆和丝印的选择影响废品率,点焊设计应尽可能简化,减少不必要的焊接和打磨,以提高效率和保证外观质量。编写《结构设计工艺手册》的目的是为了提供设计参考,优化加工工艺,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手册中的数据来源于实际参考资料和加工厂家,旨在提供最佳的加工工艺性。对于超出极限尺寸的设计,应以兼顾产品性能和加工工艺性为原则。尽管手册可能存在错误,但它有望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实践检验和修订,成为实用的设计指南。手册主要关注钣金件设计,由多位专家参与编写和顾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