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C原理详解:生成多项式与编码方法
需积分: 0 5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10-26
收藏 309KB DOC 举报
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循环冗余校验)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网络和数据通信领域的检错码,其原理基于多项式编码,能够提供高效率的错误检测能力。CRC码的核心是通过预先定义的生成多项式G(X)来构造,这种多项式通常是一个只包含0和1的系数的有限长度序列。
CRC编码过程的关键步骤如下:
1. **基本原理**:CRC码基于奇偶校验的扩展,通过将信息位与冗余位(也称为校验位)结合,形成一个冗余的、固定长度的码字。信息位对应一个(k-1)次多项式K(X),而冗余位则对应一个(r-1)次多项式R(X),最终的码字多项式T(X)等于X^r乘以K(X)再加R(X)。
2. **生成多项式的选择**:生成多项式G(X)是一个特定的r次多项式,其最高项的系数恒为1。它的选择对于检测特定类型的错误至关重要。通过将信息位生成的多项式X^r·K(X)除以G(X),余数即为冗余位R(X)。
3. **模2运算**:CRC编码和校验过程中涉及到的所有加法和减法操作都是在模2下进行的,即异或运算。这意味着所有的算术规则简化为0+0=0, 0+1=1, 1+0=1, 1+1=0,以及相应的减法规则。
4. **编码过程**:编码时,计算X^r·K(X),然后用生成多项式G(X)去除,得到的余数R(X)即为冗余位。这个过程可以用模2除法实现,当部分余数首位为1时,上商1,否则上商0,然后通过模2减法得到余数,忽略最高位。
以实例说明,假设信息位为1011001,对应的多项式K(X)=X^6+X^4+X^3+1,生成多项式G(X)=X^4+X^3+1。计算X^4·K(X)后,除以G(X),得到余数R(X),即冗余位,然后将R(X)附加到信息位后形成CRC码字。
CRC码的优点包括低的误码检测能力、易于硬件实现以及在多种应用领域中的通用性。常见的CRC版本有CRC16和CRC32,它们分别对应不同的生成多项式,用于适应不同长度的数据传输和不同的误码容忍度需求。理解并掌握CRC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对于确保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2012-08-05 上传
2008-11-21 上传
2011-11-05 上传
2022-08-03 上传
2013-03-25 上传
2022-07-13 上传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sygdp21
- 粉丝: 39
- 资源: 14
最新资源
- MD5加密文档,包括原理及代码
- Rampant.TechPress.Oracle.SQL.Internals.Handbook
- ext中文手册整理版
- 电子商务大赛资料2-试题下面有
- java2实用教程(第3版例子代码).doc
- mapinfo开发的三种方法
- 技术资料下载\嵌入式软件编程的论文30篇\ERA2000成像测井地面仪器硬件的设计与实现.pdf
- Advanced_Python_programming
- Struts常见错误汇总.txt
- 酒店管理系统可行性分析
- VHDL基础教程学习
- max232 pdf
- emule 源码分析
- 基于J2EE的Ajax宝典
- eclipse中文使用文档
- 浅谈Java的输入输出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