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1卫星遥感影像的大气校正方法探究

4星 · 超过85%的资源 需积分: 34 14 下载量 9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31 1 收藏 2.79MB DOC 举报
"这篇论文主要探讨了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的大气校正方法,针对我国自主研制的‘环境一号卫星HJ-1A、B’的遥感影像进行研究。作者强调了大气校正在遥感影像应用中的关键性,因为大气对电磁辐射的吸收和散射会降低影像质量并影响定量化研究。论文详细分析了大气校正的一般原理,总结了常用的方法,并特别关注了辐射传输模型和基于图像特征的大气校正方法。通过实际应用6S模型和暗像元法在不同地理条件下的校正实验,论文得出结论:在干旱荒漠化地区,辐射传输模型法更适合;而在气候湿润、地表类型复杂的地区,暗像元法更优。" 在这篇论文中,大气校正是一个核心概念,它涉及到遥感影像处理的关键步骤。大气校正的目标是从遥感传感器接收到的混合信号中分离出地物真实的反射信息,消除大气成分对电磁辐射的影响。这些影响包括大气分子的吸收和大气粒子的散射,它们会改变从地表到传感器的辐射传输路径,导致遥感影像中的地物反射率出现偏差。 遥感技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土地覆盖变化、灾害评估等多个领域。大气校正是确保遥感数据准确性的基础,尤其对于定量分析至关重要。论文中提到的辐射传输模型,如6S模型(Second Simulation of a Satellite Signal in the Solar Spectrum),是一种科学计算模型,可以模拟辐射在大气中的传播过程,从而估算出大气校正后的地物反射率。这种方法适用于精确校正,但需要详细的大气参数输入。 另一方面,暗像元法是一种相对简单且快速的大气校正方法,它假设图像中存在不受大气影响的暗像素,可以通过这些像素来估计大气的影响。这种方法在缺乏详细大气数据或需要快速处理大量数据的情况下具有优势,但可能在复杂地形和多样地表类型的情况下校正效果稍逊。 论文通过在沙漠化地区和湿润地区应用这两种方法并比较其效果,揭示了不同环境条件下选择适当大气校正方法的重要性。这项研究不仅对HJ-1卫星的遥感数据分析具有指导意义,也为其他类似遥感系统的影像处理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