镉胁迫下虾夷扇贝抗氧化酶活性变化及其对污染标志物的启示

需积分: 5 0 下载量 7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2 收藏 477KB PDF 举报
该研究论文标题为《镉胁迫对虾夷扇贝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力》(2012年),发表在《海洋环境科学》杂志上。该研究通过实验方法探讨了重金属镉(Cd2+)对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的急性毒性效应,并重点分析了在不同浓度的Cd2+(0, 0.005, 0.025, 0.050, 0.150, 和0.300 mg/L)下,虾夷扇贝内脏团中的三种关键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变化。 研究发现,虾夷扇贝在96小时内对Cd2+的急性毒性表现出明显的敏感性,LC50(半致死浓度)为1.73 mg/L,95%置信区间为1.58-1.90 mg/L,这提示低于0.0173 mg/L的Cd2+浓度被认为是相对安全的。在暴露过程中,SOD活力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在第3天时达到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然而,随着处理时间延长至第6天,各浓度组SOD活力逐渐下降并在第9天时受到抑制。 另一方面,CAT酶活力在接触Cd2+后的最初阶段(0.025 mg/L、0.150 mg/L和0.300 mg/L)被显著诱导(P<0.05),但到了第6天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CAT在早期镉污染中的响应是可逆的,而随后可能失去其保护功能。 相比之下,GSH-PX对Cd2+的反应不如SOD和CAT敏感,各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因此,GSH-PX作为海洋Cd2+早期污染指标的实用性相对较低。 该研究揭示了虾夷扇贝抗氧化防御系统对镉的动态反应,特别是SOD和CAT的变化,可以作为海洋环境中Cd2+污染的重要生物标志物。然而,由于GSH-PX的不敏感性,它在早期污染监测中的应用可能有限。这些发现对于评估海洋生态系统对重金属污染的耐受性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