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使用对青少年自恋与情绪控制的调节效应

0 下载量 8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5 收藏 389KB PDF 举报
"这篇论文研究了互联网使用在青少年自恋人格和情绪自我控制之间的关系,通过调查827名16-25岁的青少年,发现自恋人格与情绪自我控制呈负相关,与互联网使用偏好呈正相关。此外,性别、独生子女身份、教育水平和每日上网时长等因素对此关系有显著影响。互联网使用时间和娱乐偏好对自恋人格与情绪自我控制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互联网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自恋人格和情绪自我控制也是个体发展的重要方面。这篇由李佳佳和叶青青合作的研究旨在揭示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自恋人格通常表现为过度关注自我、需要他人的赞美和缺乏对他人的同情。而情绪自我控制则是个体管理自身情绪的能力,包括抑制冲动和维持注意力的能力。 研究采用大学生自恋人格问卷(CSNPI)来评估青少年的自恋程度,使用大学生网络使用自我控制量表的网络使用情绪自我控制分量表来衡量他们的情绪自我控制能力,以及互联网使用偏好问卷的修订版来了解他们的网络习惯。结果显示,自恋人格与情绪自我控制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意味着自恋程度越高,情绪自我控制能力可能越弱。同时,自恋人格与互联网使用偏好有正相关,可能是因为自恋者更倾向于利用互联网满足自我展示和获得关注的需求。 进一步的分析发现,不同性别、是否是独生子女、教育背景和每日平均上网时长的青少年在这些关系上存在差异。每日上网时间较长的青少年,自恋人格对情绪自我控制的影响更为显著,而网络娱乐偏好较高的群体,这种影响则相对较小。这表明,互联网的使用方式,特别是娱乐性的使用,可能有助于缓解自恋人格对情绪自我控制的负面影响。 该研究的结果对于理解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和互联网使用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它提醒我们,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工具,其使用模式可能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深远影响。教育者和家长应当关注青少年的网络习惯,引导他们健康、平衡地使用互联网,同时注重培养他们的情绪自我控制能力,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