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产品观:洞察用户心理,不唯产品经理需求是从

需积分: 9 2 下载量 18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1 收藏 637KB PPT 举报
"这篇文章主要探讨了微信的产品观,强调了在开发产品时不应完全听从产品经理的需求,而应深入了解用户,关注用户的情感需求和心理诉求。文章引用了张小龙的观点,指出产品设计应注重时尚、避免过度工具化,并特别关注‘屌丝’用户群体。此外,文章提倡从日常体验中挖掘产品本质,不依赖调研或分析来确定需求,而是通过观察用户行为和感受来捕捉需求变化。" 在产品设计中,时尚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因为人们往往会跟随潮流选择产品。张小龙提到,像Facebook、Pinterest、Instagram和Path这样的产品虽然在解决“存在感”问题上做得很好,但在中国,用户的关注点更多地集中在“生存感”上,尤其是“屌丝”用户群体。这部分用户既面临着生存压力,又渴望获得存在感,因此理解他们的生存和心理状态对于把握用户需求至关重要。 产品设计不应过于工具化,而应考虑用户的情感需求。比如,GALAXY Note的设计考虑到了长指甲用户打字的便利性,触碰开关更符合人性化。产品不仅要满足用户的实用性,还要满足他们的贪嗔痴,即基本的人性需求。同时,产品开发者应避免在产品中夹杂个人的道德观念,如微信的设计理念是让用户“少发微信”,反映出产品设计的微妙平衡。 在寻找需求来源时,张小龙反对单纯从调研、分析、讨论或竞争对手那里获取需求,认为真正的需求应来源于对用户的深入了解。他建议通过每天浏览微博,观察普通用户如何使用产品,以及他们所处的时代潮流,来感知用户的需求变化。同时,他强调满足自己需求的重要性,因为只有深入理解自身,才能更好地理解大众需求,如微信的“已阅读”和“语音提醒”等功能,都是从自我需求出发,满足了广大用户的需求。 在产品设计中,理解需求背后的心理诉求至关重要。例如,漂流瓶功能满足了人们的倾诉和好奇心,其成功在于抓住了心理驱动的精髓,而非单纯的交友功能。产品设计应当关注用户的心理满足,这往往比工具性或节省成本更能驱动用户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