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对点信道数据链路层详解:PPP与HDLC协议
下载需积分: 9 | PPT格式 | 629KB |
更新于2024-07-10
| 171 浏览量 | 举报
"计算机网络原理-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在计算机网络中,数据链路层是OSI七层模型中的第二层,它负责在相邻节点间建立和维护数据链路,以及进行数据帧的传输。本章节主要讨论了在点对点信道上数据链路层的工作原理。
4.1 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
数据链路层的基本任务是将网络层的数据报分割成适合物理层传输的帧,并在接收端将这些帧重新组装成原始数据报。它通过简单的模型来实现这一功能,模型中包括了多个层次,如应用层、运输层、网络层和物理层。数据链路层位于网络层和物理层之间,负责处理帧的传输,确保数据的正确传输。
4.2 三个基本问题
在数据链路层,有三个关键问题需要解决:
1. 帧定界:在接收端正确识别帧的开始和结束,这通常通过特定的帧起始和结束标志来实现。
2. 透明传输:确保数据中的特殊字符不会被误认为帧的边界,例如通过使用逃逸序列来避免这种情况。
3. 差错检测:通过校验码(如CRC校验)来检测传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4.3 点对点协议PPP
PPP(Point-to-Point Protocol)是一种广泛用于点对点通信的数据链路层协议。它具有以下特点:
- PPP支持多种网络层协议,如IP、IPX和DECnet。
- PPP协议的帧格式包含地址字段、控制字段、协议字段以及信息字段,还有可选的填充字段和帧检验序列(FCS)用于差错检测。
- PPP协议有三种工作状态:链路静止(Dead)、链路建立(Established)、链路终止(Terminate),分别对应链路的初始化、数据传输和关闭阶段。
4.4 HDLC协议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协议是另一种重要的数据链路层协议,常用于点对点通信。HDLC协议提供全双工操作,且是面向比特的,能更有效地利用信道资源。
在点对点信道中,数据链路层的主要任务是构建一条从源到目的的无差错的逻辑链路。它使用一对一的通信方式,与广播信道不同,广播信道上需要协调多个主机的数据传输,因此更为复杂,需要使用像CSMA/CD或CSMA/CA这样的共享信道协议。
总结来说,数据链路层在点对点信道上的工作涉及到帧的封装、传输和错误检测,其中PPP协议和HDLC协议是实现这一功能的重要手段。理解这些概念对于构建可靠的网络通信至关重要。
相关推荐










小炸毛周黑鸭
- 粉丝: 30

最新资源
- 初学者必备SpringBoot入门视频教程
- SSD7数据库实体关系模型深入分析
- 高德地图SDK与libs文件下载指南
- 深入解析HTML5新技术:实例详解与项目实战
- 初学者的深度学习算法基础介绍
- MFC实现动态迷宫探索与栈的应用
- MATLAB与VS编译器配置文件支持问题解决方案
- Dos.ORM: 轻量级、高性能的国产ORM框架
- 租房管理项目:下载并体验个人开发的租房管理系统
- JAVA实现SQL Server数据库增删改操作及JUnit测试
- 简易学生选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MyEclipse10中的SVN最新插件功能解析
- HTML5弯道赛车游戏源码分析与运行指南
- Python脚本实现网络ping功能的原理与应用
- 联想M7400一体机驱动程序安装与使用解析
- opencv人脸识别实践:代码与素材全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