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儿童早期名词习得研究——范畴化视角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12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7 收藏 134KB PDF 举报
"从范畴化视角看说汉语儿童的早期名词习得" 本文主要探讨了说汉语的儿童在1岁至3岁期间的名词习得过程,从范畴化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作者运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调查分析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两名汉语儿童进行了长期跟踪,旨在揭示儿童早期名词习得的规律。 在名词的范畴化过程中,儿童将词汇分为不同的类别,这与他们的认知发展和语言输入密切相关。研究发现,不论男孩还是女孩,他们都倾向于优先学习和掌握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用具用物”这一范畴的名词,比如玩具、餐具等,这可能是因为这类名词在日常生活中频繁出现,对儿童的生活起着直接的作用。 同时,儿童对“亲属称谓”、“器官名称”、“动物名称”、“自然物名称”和“颜色词名称”的习得比例相近。这些名词也是儿童早期接触的重要概念,例如,家庭成员的称呼有助于建立社会关系,器官名称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动物和自然物名词则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周围环境,而颜色词则是感知和描述世界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作者指出儿童早期名词习得并非随机过程,而是受到认知结构(如思维发展)和语言输入的双重影响。儿童的认知结构决定了他们如何组织和理解新学习的名词,而语言输入,即他们在环境中接收到的语言信息,提供了名词学习的机会和线索。这两者的交互作用使得儿童能够在词汇习得上展现出一定的模式和偏好。 此外,本研究还揭示了性别在名词习得上可能存在的差异并不显著,男孩和女孩在这些主要范畴的名词习得上表现出相似的趋势。这表明在这一年龄段,性别因素对名词习得的影响相对较小,语言学习更多地依赖于普遍的认知发展和环境中的语言输入。 从范畴化视角来看,说汉语儿童的早期名词习得是一个系统性、有选择性的过程,受认知发展和语言环境的共同塑造。这一研究对于理解儿童语言习得机制、指导语言教育和早期干预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