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原理详解:龙书教材要点与课程结构

需积分: 0 35 下载量 11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8 收藏 6.82MB PPT 举报
在编译原理的学习中,调用语句是一个关键概念,它在编译器的设计和实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调用语句通常表示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中,如何通过函数或子程序的标识符(id)来调用其他函数的过程。在给出的符号表示中,S→call id(Elist) 表示一个更复杂的表达式(Elist)可以通过调用一个函数(id)来构建,而 Elist 的构造规则表明它可以由多个表达式(E)组成,或者是一个空列表(ε),即没有调用。 章节内容详细阐述了编译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包括编译过程的各个阶段:首先,词法分析器负责将源程序分解为一个个有意义的词汇单元,即词法符号;接着,语法分析器解析这些符号,构造语法树或抽象语法树,确保它们遵循编程语言的语法规则。在这个过程中,错误处理器检测并报告任何语法错误。随后,语义分析器检查语法结构的有效性,赋予每条指令相应的意义,生成中间代码,这是一种便于进一步优化和转换的抽象表示形式。 代码优化阶段通过消除冗余和提升效率来改善中间代码的质量,之后,代码生成器将优化后的中间代码转化为机器语言或目标代码,这是可以直接被计算机硬件执行的指令集。整个过程体现了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编程理念,以及问题驱动和实验教学方法的应用,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编译器设计的全貌。 在教学设计上,辛明影老师强调通过实际操作和应用案例来深化理论知识,让学生不仅掌握理论概念,还能将其应用于实际项目中。预备知识包括形式语言与自动机、高级编程语言(如Fortran、Pascal、Java、C等)、汇编语言以及数据结构等,这些都是理解和构建编译器的基础。 调用语句作为编译器核心部分的体现,展示了编译原理的复杂性和实用性。学习者需要深入理解这一过程,才能成功设计和实现一个编译器,将源代码转化为高效的目标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