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螺仪精确定位:地下管线探测的新突破
需积分: 47 19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4
收藏 9.73MB PPT 举报
地下管线定位是城市基础设施维护和建设的重要环节,涉及到众多的技术手段和挑战。本文主要介绍了地下管线定位的基本技术方法,以及一种新兴的精确定位技术——陀螺仪精确定位。
首先,现有的资料收集,包括管线调查,是定位工作的基础,通过对管线的历史记录和测绘信息进行整理,了解管线的分布情况。其中,常用的定位技术有:
1. **电磁感应法**(金属管线探测仪):通过发射交变电磁场,接收器感应到磁场变化来识别管线位置。然而,这种方法受到深度限制,难以在深度超过10米的地方提供精确测量,且易受环境电磁干扰。
2. **探地雷达(GPR)**:利用雷达波穿透地表,反射回来的信号分析管线的位置和埋深,但同样存在探测深度受限和环境影响的问题。
3. **声学探测**:利用超声波或次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来探测管线,适用于特定环境,但精度可能受到介质的影响。
4. **扎探**:传统的方法,通过挖掘部分地面来查找管线,但对环境破坏较大,不适用于非开挖施工。
5. **其他**:除了上述方法,还有利用示踪线或示踪探头法,以及管道摄像检测仪等,但这些方法也有各自的局限性。
文章重点转向了新的技术突破——**陀螺仪精确定位**。陀螺仪源于航天、航空领域的惯性导航系统,其原理是基于一个旋转物体在无外力干扰下的稳定指向性。陀螺仪工作时,通过高速旋转并监测其轴向运动,实现对物体运动方向和速度的精确测量。
现代陀螺仪技术的发展克服了传统机械陀螺仪的工艺复杂性和精度限制,如光纤陀螺仪的出现,极大地提升了精度和稳定性。这种技术在地下管线定位中的应用,无需发射和接收电磁信号,可以直接探测管线,实现自动测量、连续记录,特别适合于大埋深的管线定位,且对非开挖施工的适应性强,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
然而,随着非开挖施工的普及,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如穿越管线深度超出探测设备能力、竣工资料的准确性与完整性不足,这些问题对管线管理和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下管线定位技术的发展不仅依赖于传统方法的改进,也需要不断引入创新技术,如陀螺仪精确定位,以适应不断增长的城市地下空间管理需求。
101 浏览量
2021-10-04 上传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涟雪沧
- 粉丝: 21
- 资源: 2万+
最新资源
- Java集合ArrayList实现字符串管理及效果展示
- 实现2D3D相机拾取射线的关键技术
- LiveLy-公寓管理门户:创新体验与技术实现
- 易语言打造的快捷禁止程序运行小工具
- Microgateway核心:实现配置和插件的主端口转发
- 掌握Java基本操作:增删查改入门代码详解
- Apache Tomcat 7.0.109 Windows版下载指南
- Qt实现文件系统浏览器界面设计与功能开发
- ReactJS新手实验:搭建与运行教程
- 探索生成艺术:几个月创意Processing实验
- Django框架下Cisco IOx平台实战开发案例源码解析
- 在Linux环境下配置Java版VTK开发环境
- 29街网上城市公司网站系统v1.0:企业建站全面解决方案
- WordPress CMB2插件的Suggest字段类型使用教程
- TCP协议实现的Java桌面聊天客户端应用
- ANR-WatchDog: 检测Android应用无响应并报告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