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商策略性行为:非合作与合作行动分析

版权申诉
0 下载量 4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08 收藏 345KB PPT 举报
策略性行为是企业为了优化自身经济利益而在市场竞争环境中采取的有计划、有目的的行为。这种行为涉及到影响市场结果的关键因素,如消费者信念、竞争对手动态、生产技术和进入壁垒等。策略性行为主要分为非合作和合作两类。 非合作策略性行为着重于厂商间的竞争,包括: 1. 掠夺性定价:厂商通过短期大幅度降价,旨在驱逐竞争对手或阻止潜在进入者,随后在市场稳定后提价恢复利润。成功的掠夺需要强大的财务实力(即"鼓钱袋")和足够的进入壁垒来防止新的竞争。 2. 限制性定价:厂商通过维持高于成本的价格,试图限制市场供应,维护自己的垄断地位。 3. 搭售与捆绑:厂商通过组合销售商品或服务,以增加整体销售额,可能对消费者选择造成限制。 4. 提高对手成本:通过各种方式,如技术创新或市场策略,使竞争对手的成本增加,削弱其竞争力。 合作策略性行为则是厂商间为了共同利益达成的一种协调,例如: 1. 合谋形成:理论基础可能源于博弈论,厂商之间达成协议,如公开合谋(明示的协议)或默契合谋(不明确但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2. 广告:除了产品定价,广告也被视为一种策略性行为,通过塑造品牌形象、影响消费者需求来影响市场。 3. 创新与研发:厂商投资研发新产品或提升技术,有时是为了阻止竞争对手跟进,或为了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策略性行为是企业在复杂市场环境下寻求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但同时也可能带来公平性和效率问题,因为它们往往涉及对竞争对手的直接或间接伤害。理解这些行为模式有助于企业制定有效的市场策略,并且监管机构也需关注其中的反竞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