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估方法对比分析

需积分: 5 0 下载量 19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3 收藏 172KB PDF 举报
“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理论与方法对比 (2013年)”这篇文章主要探讨了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的评估理论与方法,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作者栾芳芳和夏建新来自中央民族大学环境科学系,他们通过对多种评价方法的对比分析,旨在提供对区域水资源管理的深入理解。 水资源承载力是指一个地区的水资源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需求的同时,仍能保持其自身可持续性的能力。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这一概念尤为重要,因为这些地区的水资源相对匮乏,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显得格外关键。 文章首先阐述了水资源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基础性地位,强调了水资源承载力作为评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接着,作者对比分析了常用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这些方法可能包括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如水量平衡法、系统动力学模型、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关联分析等。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局限性,例如,水量平衡法直观易懂,但可能忽视了水资源的社会经济价值;而系统动力学模型可以考虑复杂的反馈机制,但模型构建和参数确定较为困难。 在案例分析部分,作者选取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指标体系,这些体系通常包括水量、水质、用水效率、社会经济因素和生态环境因素等多个维度。通过案例研究,作者揭示了这些指标体系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可能存在的问题,比如指标选择的主观性、数据获取的难度以及不同地区适应性的差异。 文章还指出,目前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导致结果难以比较;对非传统水资源(如再生水、雨水)的考虑不足;以及对水资源的社会经济价值和生态环境价值的量化困难。 这篇论文对于理解和改进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评估方法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有助于促进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和政策制定。同时,它也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如如何建立更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以及如何将最新的科技进展(如大数据、遥感技术)融入到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中,以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