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法G'的转移函数详解:编译原理详解

需积分: 41 0 下载量 14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2 收藏 6.82MB PPT 举报
在《编译原理龙书》中,第4.4节详细介绍了文法G'的转移函数。转移函数在编译器的设计中起着关键作用,它是描述编译器工作流程的一种工具,尤其是在语法分析阶段。转移函数通常用于确定在处理源代码的不同状态(符号表项I0至I9)时,程序应如何进行下一步操作。 文法G'的转移函数定义了从一个状态到另一个状态的动作,比如: - GO(I0,S) 将源程序的初始状态I0转换为I1,可能对应于词法分析阶段的开始或遇到开始符号S。 - GO(I0,v) 转移到I2,可能是因为识别了一个词汇单元v,这可能是词法分析器识别的结果。 - GO(I2,I) 代表从I2状态处理输入I时,转移到I3,这可能涉及到语法分析器处理简单符号的情况。 - GO(I2,i) 同样,当遇到其他类型的信息i时,会跳转到I4。 - GO(I3,:) 和 GO(I3,’) 分别针对不同类型的操作符或标记,将控制流导向I5和I6。 - GO(I5,T) 在遇到终止符T时,可能意味着语法分析的完成,会转到I8。 - GO(I5,r) 遇到保留字r时,会转到I9。 这些转移规则反映了编译器从词法分析(如识别和分类词汇单元)到语法分析(验证符号符合语法规则)的过程,以及后续阶段如错误处理、符号管理和生成中间代码的逻辑。在整个编译过程中,每一步都是为了逐步将源代码转换成更接近机器可理解的形式,直至最终生成目标代码。 整个课程围绕编译原理展开,涵盖了从编译器的基本结构,高级语言的语法描述,到词法分析、语法分析技术、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和目标代码生成等核心内容。教授辛明影强调了课程设计中的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方法,问题驱动的学习策略,以及实验教学来丰富课堂内容。同时,预备知识包括形式语言与自动机、高级编程语言、汇编语言和数据结构,这些都是理解编译原理的基础。 教学目标不仅包括理论知识的传授,还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验和应用项目让学生深入理解编译器的工作原理,并为他们今后在程序设计语言和系统开发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