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共享以太网:碰撞冲突与中国移动NB-IoT/EMTC技术试验

需积分: 19 38 下载量 14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7 收藏 4.83MB PDF 举报
在本篇关于"传统的共享式以太网-中国移动nb-iot及emtc技术试验终端测试规范"的文章中,主要讨论了传统的共享式以太网的工作原理及其在早期网络环境中的应用。以太网起源于1970年代的简单串行联接,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和个人计算模式的发展,10Mbps的客户机和服务器逐渐成为主流。共享式以太网通过HUB(Hub)实现多个用户间的资源共享,但随着用户数增加,可能会遇到数据包碰撞的问题,因为它们共享同一通信信道。 文章提到,10BASE-T标准支持10Mbps的数据传输速率,这是通过双绞线连接到以太网HUB的常见方式。在这一阶段,网络设计着重于解决网络带宽扩展和用户接入的效率,如10Mbps服务器成为高速主干网络的一部分,支撑着不断增长的通信流量。 然而,随着通信需求的增长和网络技术的进步,传统的共享式以太网的局限性开始显现,尤其是当用户数量过多或数据传输量增大时,碰撞冲突问题会严重影响网络性能。这促使人们寻求更为高效和可扩展的解决方案,比如向分组交换网络的转变,以及后来的局域网(LAN)与广域网(WAN)之间的区别和互联。 同时,文章还提到了OSI七层模型,这是一个经典的网络体系结构模型,用于描述网络通信的抽象层次,从最上层的应用层到最底层的物理层,每个层次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如应用层处理高层应用的请求,而物理层负责实际的数据传输。理解这个模型对于网络工程师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帮助设计者构建高效且可维护的网络架构。 此外,培训教程强调了网络工程师需要掌握TCP/IP协议,这是互联网通信的基础,以及网络组网方式的选择,根据不同的费用、性能需求和技术特性来决定网络的布局。在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广域网(WAN)和局域网(LAN)之间的互联变得尤为重要,这促进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这篇文章提供了对传统共享式以太网技术和网络演变的历史回顾,同时也涵盖了网络工程师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网络架构、协议理解以及如何在实际环境中进行有效的网络设计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