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恢复技术:转储方法详解与策略

需积分: 41 1 下载量 6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5 收藏 675KB PPT 举报
数据库恢复技术是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它确保在系统发生故障后能够将数据恢复到可接受的状态。本章节从多个角度详细介绍了这一主题。 首先,我们从"事务的基本概念"开始,这是数据库恢复的基础。事务被定义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工作单元,它可以由一条或多条SQL语句组成,或者是一个程序内的逻辑操作。事务具有四个基本特性,即ACID属性:原子性(保证一个事务要么全部成功,要么全部失败)、一致性(事务前后数据状态的一致性)、隔离性(确保同一时间只有一个事务修改数据,避免脏读、幻读和不可重复读)和持久性(一旦事务提交,其对数据的影响永久保存)。 10.2数据库恢复概述部分阐述了故障的普遍性和分类,包括系统故障(如硬件故障、软件错误)和人为故障(操作失误或恶意破坏)。数据库恢复的目标是将系统从错误状态恢复到一个已知的正确状态,也就是一致性或完整性状态。这涉及到了解不同类型的恢复技术。 10.3故障的种类可能包括完全故障、部分故障、介质故障、系统崩溃、软件故障和人为错误等,每种故障类型都需要不同的处理方法。数据库恢复技术着重于设计和实施有效的恢复策略来应对这些情况。 10.4恢复的实现技术涵盖了多种方法,如海量转储和增量转储。海量转储是对整个数据库的定期备份,而增量转储则只备份自上次转储以来更改的部分,提高了恢复效率。动态转储和静态转储分别在数据库运行时和停止时进行,各有优缺点。 动态海量转储在数据库处于活动状态下进行,可能增加恢复时间和系统的负担;静态海量转储则在静止状态下完成,但需要更长的时间。增量转储又分为动态增量和静态增量,动态增量在每次事务完成后进行,而静态增量则在固定的时间间隔进行。 10.5恢复策略涉及到选择最合适的恢复方法,这取决于故障的严重程度、可用的资源以及业务连续性的需求。常见的策略有简单恢复模型和复杂恢复模型,前者适用于较小的数据损失,后者处理更复杂的故障场景。 10.6具有检查点的恢复技术利用检查点记录事务完成时的数据状态,以便在恢复过程中回滚到最近的检查点,减少恢复时间。这种方法增加了系统开销,但提高了恢复效率。 10.7数据库镜像是一种高可用性和容错技术,通过复制数据到另一个位置,当主数据库出现故障时,可以快速切换到镜像数据库,保持服务的连续性。 最后,10.8小结总结了本章的主要内容,强调了数据库恢复的重要性和实施恢复技术的关键考虑因素。 数据库恢复技术是一项复杂且细致的工作,涉及了事务管理、故障识别、数据备份与恢复策略等多个方面,旨在确保数据安全性和系统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