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内核Slab分配机制详解
需积分: 9 3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8
收藏 163KB PDF 举报
"Slab算法是一种内存管理策略,最初由Sun Microsystems在其Solaris 2.4操作系统中引入,后来被Linux内核采用并进行了优化。该算法主要针对小内存区的高效分配和管理,旨在减少内碎片并提高内存利用率。在Linux 2.2及后续版本中,Slab分配器成为了内核内存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对于频繁使用的数据结构,如进程管理、文件系统等。
Slab算法的核心思想是将内存页(通常是系统页面大小)划分为多个固定大小的块,称为slabs。每个slab专门用于存储特定类型的对象,这些对象可以是内核中的数据结构。slabs内部被划分为两个状态:active和inactive。active slabs包含正在使用的对象,而inactive slabs则包含可重新使用的对象。
当内核需要分配一个对象时,它首先检查是否有合适的slab中含有可用对象。如果有,就直接从inactive slab中取出一个对象分配出去;如果没有,Slab算法会根据伙伴系统来分配新的内存页,然后将这一页转换为新的slab。这样,Slab分配器减少了对伙伴算法的调用,降低了内存分配的开销。
在Linux实现中,Slab分为多个层次,每个层次对应不同的对象大小。例如,有13个空闲区链表,分别对应从32字节到132056字节的不同大小。通过这种方式,内核可以更精细地管理不同大小的内存需求,减少内碎片。
Slab分配器的一个关键优化是对象复用。当对象不再使用时,而不是立即返回给操作系统,它们会被放回对应的slab中,保持初始化状态,以便后续再次使用时可以直接分配,避免了重复初始化的时间开销。在Linux中,由于效率考虑,对象的构造和析构函数不直接调用,而是通过简单的标记来管理对象的状态。
此外,Slab算法还支持缓存,即对象高速缓存,对于那些频繁分配和释放的内存区,如进程的task_struct或打开文件对象,它们会被保留在缓存中,以便快速重用,显著提高了系统性能。
Slab算法是Linux内核内存管理的关键技术,它通过精细化的内存分区、对象复用和高速缓存,有效地解决了小内存区分配的问题,提升了内核的运行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2020-07-25 上传
2013-08-21 上传
2022-12-16 上传
2008-07-27 上传
2021-09-06 上传
2021-09-29 上传
2021-11-20 上传
2022-04-17 上传
挨踢民工
- 粉丝: 1
- 资源: 6
最新资源
- NIST REFPROP问题反馈与解决方案存储库
- 掌握LeetCode习题的系统开源答案
- ctop:实现汉字按首字母拼音分类排序的PHP工具
- 微信小程序课程学习——投资融资类产品说明
- Matlab犯罪模拟器开发:探索《当蛮力失败》犯罪惩罚模型
- Java网上招聘系统实战项目源码及部署教程
- OneSky APIPHP5库:PHP5.1及以上版本的API集成
- 实时监控MySQL导入进度的bash脚本技巧
- 使用MATLAB开发交流电压脉冲生成控制系统
- ESP32安全OTA更新:原生API与WebSocket加密传输
- Sonic-Sharp: 基于《刺猬索尼克》的开源C#游戏引擎
- Java文章发布系统源码及部署教程
- CQUPT Python课程代码资源完整分享
- 易语言实现获取目录尺寸的Scripting.FileSystemObject对象方法
- Excel宾果卡生成器:自定义和打印多张卡片
- 使用HALCON实现图像二维码自动读取与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