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炎症下μ-阿片受体在下丘脑弓状核神经元敏化中的作用及机制

0 下载量 18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9 收藏 931KB PDF 举报
"μ-阿片受体在炎症大鼠下丘脑弓状核神经元敏化中的作用" 本文是一篇首发论文,主要研究了在外周炎症情况下,μ-阿片受体(MOR)在下丘脑弓状核(ARC)神经元敏化过程中的功能及其与NMDA受体(NMDAR)的关系。该研究由樊利卫和蒋星红合作完成,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作者之一樊利卫是硕士研究生,专注于炎症病理性疼痛机制的研究,而蒋星红教授是博士生导师,专注于痛觉调制与镇痛原理。 研究方法采用了多种实验手段,首先通过完全弗氏佐剂(CFA)创建外周炎症模型,然后使用3管玻璃微电极进行在体细胞外记录,以观察ARC神经元的自发放电和痛觉诱导的放电频率。此外,他们还利用微电泳技术分别施加MOR拮抗剂Naloxone和NMDAR非竞争性拮抗剂MK-801,以评估这两种受体在神经元电活动中的作用。进一步,通过Western Blot分析检测了ARC区域MOR、NMDAR亚单位NR1及其磷酸化形式(pNR1)的表达水平,同时采用免疫共沉淀方法探究MOR和NMDAR是否在分子层面相互作用。 实验结果显示,炎症大鼠的ARC神经元自发放电和痛诱发放电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存在神经元敏化现象。Naloxone的微电泳应用导致炎症组部分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增加,而MK-801则使得炎症组神经元的放电频率降低,这提示MOR和NMDAR在神经元敏化过程中都发挥了作用。在炎症大鼠的ARC中,MOR的表达随炎症进程逐渐增强,而NMDAR的NR1亚单位总表达量无显著变化,但其磷酸化形式pNR1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尤其在造模后第三天达到峰值。同时,发现MOR与NMDAR在ARC神经元中有相互结合的现象。 结论指出,外周炎症导致ARC神经元的敏化,这种敏化伴随着时间呈现出可塑性变化。MOR和NMDAR共同参与了炎症引起的神经元反应增强,暗示它们可能通过相互作用在炎症性疼痛的调控中起关键作用。这一研究揭示了MOR和NMDAR在病理性疼痛机制中的新角色,为进一步理解和治疗慢性疼痛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