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数据库基础:关系模型与完整性约束

0 下载量 14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6-29 收藏 569KB PPTX 举报
"第四章关系数据库的PPT涵盖了关系模型的基础理论,包括数据结构、关系定义、关系性质、完整性约束、关系代数等内容。重点讨论了关系的定义、关系键、外部键,以及实体完整性和参照完整性的概念。此外,还介绍了关系模型的三要素:数据结构、关系操作和完整性规则,并解释了笛卡尔积的概念及其在二维表中的表示。" 在关系数据库中,关系模型是最常见的数据模型之一,它以表格的形式存储数据,每个表格称为一个关系。关系模型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 1. 数据结构:在关系模型中,数据以表格形式存在,每行称为一个元组,每一列代表一个属性,而整个表格则被称为关系。属性的取值范围称为域,每个域都有其特定的数据类型。 2. 关系操作:这些操作允许对关系进行查询、更新和删除。关系代数是一种形式化的操作语言,包括选择(Selection)、投影(Projection)、并(Union)、交(Intersection)、差(Difference)等基本运算,以及更复杂的如笛卡尔积、连接(Join)、除法(Division)等。 3. 完整性规则:关系数据库遵循一系列完整性约束,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实体完整性要求主键的值不能为空,它确保了每个实体的唯一标识。参照完整性则规定了外键的值必须是另一个表中主键的有效值,防止出现悬挂引用,保证数据关联的正确性。 关系的定义和性质是理解关系数据库的关键。关系是域D1,D2,…,Dn的笛卡尔积的一个子集,每个元素是一个n元组。n元组的每个分量对应一个特定域的值。关系的基数是元组的数目,即笛卡尔积的基数的子集。 在实际应用中,非规范化的关系表可能导致数据冗余和不一致性,因此通常需要通过规范化过程来消除这些问题。规范化的关系表可以减少冗余,提高数据的存储效率,并降低更新异常和插入异常的风险。常见的规范化程度有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第三范式(3NF)以及更高的BCNF(巴斯-科德范式)和4NF(第四范式)等。 关系模型的理论基础是关系理论,这包括关系的定义、关系键(如主键和外键)的概念,以及如何使用关系代数表达复杂的查询。了解这些基础知识对于设计、实现和管理高效的关系数据库至关重要。在实际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如MySQL、Oracle、SQL Server等)中,这些理论被用于构建和优化数据存储方案,以满足各种业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