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基础知识入门:从人工管理到DBMS

需积分: 12 8 下载量 6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8 收藏 376KB PPT 举报
"数据库基础知识, 关系数据模型, 数据库设计基础" 在计算机科学领域,数据库是管理和存储数据的核心工具,特别是在信息化社会,数据已经成为企业、组织和个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将带你走进数据库的世界,从基础概念开始,逐步了解关系数据模型以及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理。 1.1 数据库基础知识 数据库是一种高效且结构化的数据存储和管理方式,它允许快速访问和处理大量信息。在计算机中,数据以二进制形式存储,可以是数值、字符或特殊类型如图像和音频。数据处理不仅仅是对数据的操作,还包括信息的提取、分析和传播。这一过程涉及到数据的收集、编码、处理和输出,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原始数据首先需要转化为计算机可识别的编码形式,然后输入到计算机中进行处理,如排序、检索、统计等,最后以信息的形式输出给用户。数据库技术的出现解决了数据冗余、数据不一致和管理复杂性等问题,提高了数据的共享性和一致性。 1.1.1 数据库概述 数据库不仅包含数据,更重要的是描述数据间的关系,提供了一种组织和存储数据的有效方法。早期的数据组织方式以文件为主,但这种方法在数据共享和管理上存在局限。数据库技术将数据组织成相关联的数据集合,这些数据可以被多个应用程序共享,提高了数据的利用率。 1.2 关系数据模型 关系数据模型是目前最广泛使用的数据模型之一,它基于数学上的关系理论。在关系模型中,数据以表格的形式(即关系表)呈现,每个表由一系列行和列组成,列代表属性,行代表实体实例。表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外键来建立,从而实现数据间的关联。 1.3 数据库设计基础 数据库设计是确保数据库有效、高效和适应需求的关键步骤。这包括需求分析、概念设计(如ER图)、逻辑设计(转化为关系模式)和物理设计(考虑存储和性能优化)。良好的数据库设计能够减少数据冗余,提高数据完整性,并支持高效查询。 在"第一阶段人工管理阶段",即50年代中期以前,数据管理方式非常原始,数据与程序紧密耦合,一组数据对应一组特定的程序。这种模式下,数据冗余严重,不利于数据的共享和重用。随着技术的发展,数据库技术应运而生,解决了这些问题,使得数据管理更加系统化和高效。 总结起来,数据库基础知识包括理解数据的性质、数据处理的概念,以及数据库如何作为数据的结构化存储方式来提高效率和共享性。关系数据模型则提供了描述数据关系的框架,而数据库设计则是确保数据库能够满足业务需求的关键环节。对于初学者,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是理解和使用数据库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