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编程序控制器编程:顺序功能图绘制要点解析

需积分: 9 4 下载量 16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6 收藏 3.08MB PPT 举报
"本文主要介绍了绘制顺序功能图时的注意事项以及可编程控制器(PLC)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特点。顺序功能图是PLC编程中常用的一种图形化编程语言,对于设计逻辑控制流程至关重要。在绘制顺序功能图时,遵循特定的规则可以确保程序的正确性和可读性。同时,文章还探讨了传统接线程序控制的局限性,并介绍了可编程序控制器产生的背景及其优势。" 在PLC编程中,顺序功能图(SFC)是一种结构化的编程方法,它以图形方式表示程序的执行流程。绘制顺序功能图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不允许步直接相连**:两个步之间必须有一个转换(Transition)隔开,这有助于清晰地展示控制流程的变化。 2. **禁止转换直接相连**:两个转换不能直接连在一起,它们之间也需要一个步来过渡,以保持逻辑的完整性。 3. **初始步的重要性**:初始步标志着系统的初始等待启动状态,是每个顺序功能图的必备部分。 4. **闭环结构**:顺序功能图应形成闭环,意味着至少存在一条路径能从任意步回到自身或其他步,以满足不同工况的需求。 5. **活动步的设定**:在单序列中,一个步变为活动步的条件是其前级步为活动步。初始步通常需要初始化脉冲的常开触点作为转换条件,以便预置为活动状态。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工业控制的格局。它结合了计算机的灵活性和继电器控制的实用性,成为工业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PLC的主要优点包括高可靠性、良好的环境适应性以及便捷的程序编写和修改能力。 1. **接线程序控制的问题**:传统的电气控制装置基于继电器和接触器,接线复杂,故障率高,且对控制功能的改动需要大量重新接线,效率低下。 2. **PLC的诞生**:1968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M)提出了将计算机技术与继电器控制结合的设想,要求新的控制装置简单易用、价格适中。1969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研发出首台PLC,即PDP-14,并在汽车生产线上得到应用,实现了存储程序控制。 这些早期的PLC采用简化后的编程语言和面向控制过程的编程方式,使得非计算机专业人士也能快速上手,从而开启了PLC广泛应用的新时代。如今,PLC已经成为工业自动化三大支柱之一,与机器人和CAD/CAM共同推动着现代工业生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