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c(3900)峰的非三角形奇点来源分析

0 下载量 2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4 收藏 953KB PDF 举报
"这篇研究论文探讨了Zc(3900)峰的来源,指出这一峰值并非由“三角形奇点”引起。作者通过对比分析三角形图和$D\bar{D}^*$气泡链的贡献,以及$e^+e^-\rightarrow J/\psi\pi^+\pi^-$和$e^+e^-\rightarrow(D\bar{D}^*)^{\mp}\pi^{\pm}$这两个过程,发现三角形图无法解释BESIII合作组在4.23和4.26 GeV质心能量下的实验观测数据。相反,将Zc(3900)解释为分子态的假设能更好地描述这些数据。" 这篇开放访问的文章发表于Eur. Phys. J. C,作者们主要关注了Zc(3900)这一奇异的带电 charmmonium-like(类似charm夸克对的态)粒子。Zc(3900)最初由BESIII合作组在$e^+e^-\rightarrow J/\psi\pi^+\pi^-$过程中观察到,并得到了Belle和CDF的确认。传统的理论认为,这种峰值可能源自三角形奇异点,即在某些特定条件下,三个不同的介子可以相互交换,形成一个临时的奇异点。 然而,研究团队通过细致的分析发现,当他们尝试匹配$J/\psi\pi$的最大谱和$D\bar{D}^*$的谱时,三角形图的贡献并不足以解释在4.23和4.26 GeV的实验观测结果。这意味着Zc(3900)的出现不能简单地归因于这种基本的量子色动力学效应。相反,他们提出Zc(3900)可能是一种分子态,由D和$\bar{D}^*$介子对构成,这样的解释更符合实验数据。 1. 引言部分强调了Zc(3900)的发现及其在 charm meson 谱中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了现有理论模型面临的挑战。 2. 研究方法包括对不同过程的计算和比较,特别是三角形图和气泡链的贡献,以及这两个与Zc(3900)相关的衰变过程。 3. 结果显示,传统的三角形奇异点解释与实验数据不符,而分子态的假设提供了一种更合理的解释框架。 4. 这一发现对于理解强相互作用下重味粒子的性质,尤其是非传统夸克对结合形式,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验意义。 该研究论文对Zc(3900)的物理特性提出了新的见解,挑战了现有的理论模型,并提供了分子态解释作为未来研究的一个方向。这一工作对深入探索强相互作用和夸克-胶子动力学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和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