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网:分布式包交换的本地计算机网络架构

需积分: 17 28 下载量 7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2 2 收藏 1.93MB PDF 举报
《以太网:分布式包交换的本地计算机网络》是罗伯特·M·梅特卡夫(Robert M. Metcalfe)和大卫·R·博格斯(David R. Boggs)于1975年共同撰写的经典论文,首次提出了以太网的设计理念,得到了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的支持。这篇开创性的文献标志着现代局域网(LAN)技术的诞生,它将数据传输的概念从集中式控制转向了分布式处理。 以太网的核心思想是建立一个分支广播通信系统,旨在在本地计算机节点间高效传输数字数据包。它的核心组件是“以太”(Ether),这是一个无中心控制的被动广播媒介,所有的节点都可以共享这一资源,进行数据通信。然而,为了防止数据冲突,以太网设计了一种分布式访问机制,即通过受控的统计时分多址(CSMA/CD),允许各个发送站根据网络的空闲情况动态地发送数据包,避免了集中式同步带来的复杂性。 在接收端,每个站点利用包地址识别技术来路由数据包,进一步实现了分布式数据交换。论文详细介绍了基于100个节点在一个千米长同轴电缆网络上运行的实际经验,这有助于理解和优化系统的性能。作者还提出了一种模型,用于预测在高负载下的网络性能,并设计了一种带错误控制的包协议,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以太网的出现对整个信息技术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简化了网络架构,降低了部署成本,而且极大地推动了个人电脑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以太网标准经过多次迭代,从最初的10Mbps到今天的千兆、万兆甚至更高速率,其基本的分布式包交换原理和无中心控制的特性仍然沿用至今。因此,《Ethernet: Distributed Packet Switching for Local Computer Networks》不仅是计算机网络史上的里程碑,也是理解现代网络基础设施不可或缺的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