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网技术架构发展历程与核心设计
需积分: 18 14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12-04
收藏 3.11MB PDF 举报
"豆瓣网技术架构的发展历程,包括其早期的硬件配置、软件选型以及数据库和Web框架的介绍。"
豆瓣网自2005年3月成立以来,以其独特的社区功能,如读书、电影、音乐、小组等,吸引了大量的用户。在2009年的数据显示,豆瓣网拥有2.8百万注册用户,其中约四分之一是活跃用户,还有千万级别的非注册用户。每天处理的动态请求高达2000万次,峰值时每秒可达500到600次。当时的服务器基础设施相对简单,由23台普通PC服务器组成,其中12台用于线上服务,内存缓存系统使用了38GB的memcached。
在硬件配置方面,豆瓣使用的是单核AMDAthlon 64 1.8GHz的1U服务器,内存1GB,两块160GB SATA硬盘。操作系统选择了易于维护的Gentoo Linux,因为它允许通过`emerge`命令轻松管理MySQL等软件包,并且提供了ebuild系统来管理补丁,确保系统的安全性。服务器上运行着Lighttpd web服务器,配合SCGI(Simple Common Gateway Interface)与应用服务器进行通信,同时使用Memcached作为高速缓存系统,提升性能。
数据库选用了MySQL,这是世界上最流行的开源数据库系统。由于豆瓣网的业务特性,读取操作远多于写入,因此主要使用了MyISAM存储引擎,它在读取效率上有优势。同时,为了应对高并发的读写需求,也使用了InnoDB存储引擎,它支持事务处理并提供行级锁定。为了数据安全,还采用了复制技术进行备份。
在软件栈中,豆瓣网选择了Python作为主要的开发语言,这得益于Python的快速开发能力,丰富的标准库和成熟的第三方库。Python社区活跃,有一个名为CPUG的中国Python用户组。Web框架则选择了Quixote,因为当时相比现在众多如Django、TurboGears和Pylons等框架,Quixote因其简洁、轻量级和易于实现RESTful URL的特点而被青睐。
总体来说,豆瓣网的早期架构设计体现了对效率、可维护性和扩展性的考虑,同时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合理的软硬件搭配实现了高性能的服务。随着用户增长和技术进步,豆瓣网的架构肯定经历了更多的演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2022-09-22 上传
2022-09-24 上传
2021-10-10 上传
2010-11-10 上传
2022-09-23 上传
2020-09-02 上传
zhaojw_525
- 粉丝: 0
- 资源: 1
最新资源
- Cucumber-JVM模板项目快速入门教程
- ECharts打造公司组织架构可视化展示
- DC Water Alerts 数据开放平台介绍
- 图形化编程打造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 个人网站构建:使用CSS实现风格化布局
- 使用CANBUS控制LED灯柱颜色的Matlab代码实现
- ACTCMS管理系统安装与更新教程
- 快速查看IP地址及地理位置信息的View My IP插件
- Pandas库助力数据分析与编程效率提升
- Python实现k均值聚类音乐数据可视化分析
- formdotcom打造高效网络表单解决方案
- 仿京东套餐购买列表源码DYCPackage解析
- 开源管理工具orgParty:面向PartySur的多功能应用程序
- Flutter时间跟踪应用Time_tracker入门教程
- AngularJS实现自定义滑动项目及动作指南
- 掌握C++编译时打印:compile-time-printer的使用与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