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原理:语法制导翻译与中间代码生成

需积分: 9 1 下载量 6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2 收藏 4.53MB PPT 举报
"蒋凌云教授讲解的编译原理课程第五章内容,主要涉及语法制导翻译和中间代码生成" 在计算机科学中,编译原理是研究如何将高级编程语言转换为机器可执行代码的学科。这个过程通常分为多个阶段,其中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和代码生成等。在给定的描述中,提到了一个具体的例子,展示了从高级语言表达式到中间代码的转换过程。 这个例子涉及了一个包含整型变量I和实型变量X、A的表达式:`X*2+A*(I+1)`。通过编译原理中的语法制导翻译,这个表达式被转换为一系列的四元式序列: 1. `(itr,2,-,T1)`:这个四元式表示将整数2存储到临时变量T1中。 2. `(*r,X,T1,T2)`:这个四元式表示计算实型变量X与T1(即2)的乘积,并将结果存储到T2。 3. `(+i,I,1,T3)`:表示将整型变量I与常数1相加,结果存储到T3。 4. `(itr,T3,-,T4)`:这一步将T3(I+1的结果)减去1,结果存入T4。 5. `(*r,A,T4,T5)`:计算实型变量A与T4(I的负增量)的乘积,结果存入T5。 6. `(+r,T2,T5,T6)`:最后,将T2(X的两倍)与T5(A乘以I的负增量)相加,结果存入T6。 四元式是一种中间代码表示形式,它由四个元素组成:操作符、操作数1、操作数2和结果。这种表示方式有助于编译器进行计算和优化,因为它简化了表达式的结构,并且独立于特定的机器架构。 中间代码是编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介于源代码和目标代码之间。常见的中间代码有三元式、四元式和逆波兰表示(后缀表达式)等。中间代码的目标是提供一个统一的表示,便于后续的优化和目标码生成。 本章内容还涵盖了自底向上和自顶下向的语法制导翻译方法。自底向上方法从表达式的叶子节点开始解析,逐渐构造到整个表达式;而自顶向下方法则从语句的顶层结构开始,逐步分解到各个子表达式。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语法结构和优化策略。 属性文法与属性翻译是编译器设计中的另一个关键概念。属性文法扩展了上下文无关文法,引入了属性来描述语义信息。属性翻译则是利用这些属性来执行语义规则,帮助实现更复杂的翻译逻辑。 第五章的内容着重介绍了编译器如何通过语法制导翻译将高级语言转化为可执行的中间代码,以及中间代码的不同表示形式和翻译策略。这些知识对理解编译器的工作原理和构建编译器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