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linx FPGA与TI DSP EMIF平台接口详解:参数与子帧配置
需积分: 9 19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8
收藏 6.34MB PDF 举报
在《DSP嵌入式系统开发典型案例》一书中,第一章介绍了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基础知识和历史发展。自1978年第一块DSP芯片S2811和2920的出现,标志着这一领域的起步。早期的DSP芯片尽管功能相对简单,但它们的出现推动了后续芯片向着更高的性能和复杂度发展。
1980年,NEC公司和Hitachi公司分别推出了具有硬件乘法器和CMOS工艺的浮点DSP芯片,这些进步显著提升了数据处理能力。同年,AT&T公司的DSP32成为性能更为出色的代表。德州仪器(TI)公司在此期间也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陆续发布了TMS320系列DSP芯片,如TMS32010到TMS32C80/C82,每一代都在运算速度、精度和功能上有所突破。这些芯片从最初的TMS32010系列的一次乘法和一次加法(MAC)操作的低开销时间,发展到后来的高速和多核架构,展示了DSP技术的飞速进步。
在Xilinx 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与TI DSP EMIF(Embedded MultiMedia Interface)平台接口方面,章节5.12列举了一系列关键参数,如线谱对数L0-L3、自适应码本滞后Pl、P2、间隔延时奇偶P0、固定码本索引Cl、C2等。这些参数在实际应用中用于定义子帧结构,每个子帧包含不同的处理任务,如线性预测编码、自适应编码、延迟调整等。固定码本索引和符号用于预定义的代码库,而码本增益则可能涉及不同等级的量化和优化。总计80个参数的配置反映了FPGA与DSP之间的高效协同工作,确保了实时性和性能。
这一部分详细探讨了DSP技术的发展历程,强调了其在嵌入式系统中的核心作用,并通过具体的参数和子帧配置,展示了如何在Xilinx FPGA与TI DSP平台之间进行有效集成,以满足高效率和实时性的信号处理需求。这为理解并设计基于这两者的技术方案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2014-12-23 上传
2022-07-14 上传
138 浏览量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烧白滑雪
- 粉丝: 28
- 资源: 3858
最新资源
- 探索AVL树算法:以Faculdade Senac Porto Alegre实践为例
- 小学语文教学新工具:创新黑板设计解析
- Minecraft服务器管理新插件ServerForms发布
- MATLAB基因网络模型代码实现及开源分享
- 全方位技术项目源码合集:***报名系统
- Phalcon框架实战案例分析
- MATLAB与Python结合实现短期电力负荷预测的DAT300项目解析
- 市场营销教学专用查询装置设计方案
- 随身WiFi高通210 MS8909设备的Root引导文件破解攻略
- 实现服务器端级联:modella与leveldb适配器的应用
- Oracle Linux安装必备依赖包清单与步骤
- Shyer项目:寻找喜欢的聊天伙伴
- MEAN堆栈入门项目: postings-app
- 在线WPS办公功能全接触及应用示例
- 新型带储订盒订书机设计文档
- VB多媒体教学演示系统源代码及技术项目资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