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体结构中介状态可靠性分析及应用

需积分: 5 0 下载量 18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8 收藏 301KB PDF 举报
"具有中介状态砌体结构的可靠性分析 (2006年),作者胡秀庄、张鹏,发表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8月第38卷第4期。文章探讨了在抗震结构中,砌体结构在‘安全—中介—失效’三级工作模式下的可靠性分析。" 本文主要阐述了在实际工程中,结构通常会经历“安全”、“中介”和“失效”三个工作阶段。其中,“中介”状态指的是结构虽然存在一定的损伤或功能下降,但仍能保持一定程度的工作能力。作者借鉴了王光远的理论,该理论考虑了结构在设计基准期内,如底部剪力、层剪力或层弯矩等参数的概率分布特征,这些参数通常符合极值Ⅱ型分布。 为了分析具有中介状态的砌体结构的可靠性,文章建立了一种计算可靠性向量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求解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概率(可靠度)、中介概率PM和失效概率PF,这三个概率值共同构成了结构的可靠性向量。通过分析具体实例,作者展示了如何应用这种方法来评估砌体结构在地震中的性能。 现有的可靠性理论通常将结构的工作状态简化为“有效”和“失效”两种,但对于像土木建筑工程这类存在渐变特性的系统,这种二元划分并不准确。文献中提到的“结构模糊随机可靠性”理论引入了失效准则的模糊性,试图解决这一问题,但其计算过程较为复杂,不便于工程实践。相比之下,本文提出的可靠性分析方法更加贴近实际工程需求,能够更准确地评估具有中介状态的砌体结构的性能。 文章指出,传统的“失效”定义过于绝对,忽略了结构可能存在的临时故障状态。在“故障”状态下,结构虽然性能降低,但并未完全丧失功能,依然可以维持一定的工作。这种状态可能是由非理想的工作条件或部分损坏导致的。 这篇论文为理解和分析砌体结构在地震等动态荷载下的可靠性提供了新的视角,对于工程设计和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它不仅扩展了结构可靠性的理论框架,而且提供了实用的计算工具,有助于提升砌体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