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数组下标详解:历史背景与引用规则

需积分: 0 1 下载量 13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5 收藏 7.98MB PPT 举报
C语言作为一门广泛流行的高级编程语言,起源于1970年代的B语言。B语言由美国贝尔实验室设计,用于编写UNIX操作系统,它具有精炼、接近硬件的优点,但数据类型处理相对简单。在此基础上,D.M.Ritchie在1973年改良并创造了C语言,改进了B语言的不足,尤其是在UNIX系统中的应用。C语言由于其效率高、易学习和广泛应用的特点,随着1975年UNIX第6版的发布,C语言逐渐受到业界广泛关注。 1977年的《可移植C语言编译程序》出版,促进了C语言在不同计算机平台上的部署,C语言与UNIX系统的成功结合使其风靡全球。1978年,经典著作《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的出版,进一步确立了C语言的地位,该书作者Kernighan和Ritchie的贡献被尊为标准C的基石。 ANSI组织在1983年针对C语言制定了标准ANSIC,增强了语言的功能和规则,之后K&R根据ANSI标准对教材进行了修订。1987年和1990年,ANSI C和ISO C标准相继发布,其中1994年的修订版ISO 9899—1990成为C语言的标准基础。尽管不同版本的C编译系统可能存在细微差异,但本书主要基于ANSIC进行讲解,提醒读者在使用特定编译系统时需了解其特性和规则。 C语言的核心概念包括数组,它是数据结构的基础之一。数组名与下标的概念在C语言中至关重要,它们的区别在于定义数组时使用的是数组名与一个常量表达式确定大小,而引用数组元素时则是通过数组名后面跟着一个整型下标。下标可以是常量,也可以是计算得出的表达式,如`a[0] = a[5] + a[7] - a[2*3]`所示,这里下标6并不表示数组的实际长度,而是访问数组元素的位置。 在编写C程序时,不仅需要理解语言特点,如面向过程、结构化、模块化等,还要掌握程序的基本结构,包括函数、变量声明、控制结构(如循环、条件语句)等。通过了解C语言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门强大的工具,无论是开发操作系统、系统软件,还是嵌入式设备,C语言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