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燃煤过程中的Au散逸规律与影响因素深度解析

0 下载量 11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4 收藏 586KB PDF 举报
燃煤过程中的Au(金)散逸规律与影响因素是煤炭燃烧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黔西南地区为例,通过中子活化分析法(INAA)、无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AAN)、带能谱的扫描电镜(SEM-EDX)和电子探针(EMPA)等多种技术手段,对21个原煤样本、煤系围岩和夹矸中的Au含量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原煤中的Au损失率高达75%以上,这表明Au在煤的燃烧过程中属于易挥发元素,其挥发特性显著。 相比之下,煤系围岩和夹矸中的Au损失率较低,仅为不到10%,显示出Au在这些非煤质矿物中的稳定性,表现为非挥发性元素。影响原煤中Au散逸的关键因素在于其在煤中的赋存状态。在黔西南的研究区域,Au主要以纳米金的形式存在于煤中,其载体矿物是黄铁矿。由于纳米金具有较低的熔点,当煤在燃烧过程中黄铁矿分解时,会引发纳米金的融化和融合,从而部分挥发到空气中。 此外,燃烧过程中产生的飞灰,尤其是未燃炭颗粒,也具有大量的吸附能力,能够吸附纳米金,进一步促进Au的散逸。这一发现对于理解燃煤过程中的重金属污染行为及其控制策略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者建议,在煤炭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应关注Au等易挥发金属在燃烧过程中的行为,以降低其对环境的潜在风险。 总结来说,本文揭示了燃煤过程中Au的挥发特性和其在不同煤质矿物中的稳定状态,为优化煤炭燃烧过程、减少环境污染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它也强调了对纳米金等特定形态金属的特殊处理措施在环境保护中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