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植物锌吸收与铁氧化物胶膜关系研究:灯心草、茭白与美人蕉的比较

需积分: 5 0 下载量 1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8 收藏 397KB PDF 举报
本研究论文发表于2009年的《西北植物学报》(Acta Bot.Boreal.-ⅰkcident.Sin.),由徐德福、李映雪、赵晓莉和方华四位作者共同完成,他们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进行了一项关于三种湿地植物——灯心草、茭白和美人蕉对锌(Zn)吸收分配以及与其根表铁氧化物胶膜之间关系的研究。研究在室内培养环境下进行。 首先,他们发现这三种植物对锌的积累总量存在显著差异,积累顺序为:茭白 > 美人蕉 > 灯心草,其中茭白积累锌的总量达到灯心草的1.79倍。这表明茭白具有更强的锌吸收和积累能力。 其次,研究结果显示锌在植物体内的分布特点为:根部积累的锌量 > 地上部分锌量 > 根表铁氧化物胶膜上的吸附锌量。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大部分锌集中在植物根部,但在地上部分和根表铁氧化物胶膜上的吸附锌量并无显著差异。这揭示了植物根部对锌的主导作用。 接着,他们观察到根表铁氧化物胶膜对锌的吸附起着关键作用。研究发现,根表铁氧化物胶膜上吸附的锌数量与植物地下部分锌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即通过增加铁氧化物胶膜的锌吸附,可以有效提升植物体内锌的含量。具体而言,每千克土壤添加1克硫酸亚铁(FeSO4)后,三种湿地植物整体上锌的积累总量平均提高了21%,显示出铁膜是植物吸收和固定锌的一个重要机制。 这项研究不仅提供了关于湿地植物对锌吸收和分配的新见解,还强调了铁氧化物胶膜在这一过程中的调控作用。这对于理解湿地植物如何在环境中富集重金属元素,以及可能的应用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环保和生态学领域,特别是针对土壤修复和湿地生态系统管理,这类研究的结果具有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