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断面切眼裂隙演化与围岩稳定性分析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4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3 收藏 890KB PDF 举报
"厚煤顶大断面切眼裂隙场演化及围岩稳定性分析" 文章主要探讨了在厚煤顶条件下大断面切眼的围岩控制问题,以山西五家沟煤矿5203切眼作为实际工程背景。通过使用UDEC(Unconstrained Discrete Element Code)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切眼宽度在6至10米范围内对围岩裂隙场的影响和围岩稳定性。研究表明,随着切眼宽度的增加,裂隙场的分布特点发生了变化。 首先,围岩裂隙场被划分为三个区域:裂隙贯通区、裂隙发育区和微裂隙区,这些区域都呈现出“半椭圆形”特征。顶板裂隙的三个区域深度随切眼宽度的增加而线性增长,形成一个正比例的关系。而两帮裂隙的三个区域则呈现出“台阶式”的增长模式。底板的裂隙贯通区同样以“台阶式”增长,但其余两个区则表现为线性增长。这样的变化趋势加剧了顶板微裂隙区向裂隙发育区,以及裂隙发育区向裂隙贯通区的转化过程。 通过对侧压系数为1.0时不同切眼宽度的等应力轴比分析,可以发现顶板塌落区的高度与巷道高度呈正指数关系,而两帮塌落区的厚度则呈负指数减少。这表明切眼宽度的增加会显著影响围岩的稳定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作者提出了采用性能优良的锚杆来限制裂隙的滑移,从而延缓围岩的碎胀变形。此外,他们还建议使用双桁架锚索,将其锚固在无裂隙的肩角区域和顶板深部的预应力叠加区,以封闭顶板中部的裂隙贯通区,提高稳定性。 基于这些发现,他们提出了一种结合高强、高预紧力锚带网和双桁架锚索的联合控制技术。在切眼掘出后的10天内,能够实现自稳,有效控制顶底板和两帮的相对位移。具体表现为:顶底板相对移近125毫米,两帮相对移近94毫米,顶板累计离层仅为3毫米。这项研究不仅深化了对大断面切眼围岩控制理论的理解,也为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关键词:厚煤顶;大断面切眼;裂隙场演化;围岩稳定性;锚杆;锚索;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