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对数似然比在低密度奇偶检验码译码算法中的应用

版权申诉
0 下载量 11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12-02 收藏 334KB RAR 举报
资源摘要信息: "LR.rar_LOG Likelihood_对数似然比" 对数似然比(Log Likelihood Ratio, LLR)是统计学和信息论中的一个基础概念,它用于衡量两个概率模型中一个模型的对数似然函数比另一个模型的对数似然函数的优势。具体来说,如果有一个事件的两个不同的概率模型(或假设)H1和H0,那么LLR可以定义为在H1假设下的观测数据的对数似然与在H0假设下的观测数据的对数似然的差值。 在信息处理和通信系统中,对数似然比的概念尤其重要。它被广泛应用于错误检测、错误修正、信号解调、信号处理等领域。例如,在数字通信系统中,接收器利用对数似然比来进行信号的检测与识别,从而在噪声影响下恢复出发送端的原始信号。 描述中提到的“低密度奇偶检验码”(Low-Density Parity-Check, LDPC)是一种线性纠错码,它属于信道编码的一种。LDPC码由Gallager于1963年首次提出,由于其接近香农极限的优秀性能,在当今的通信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数字电视广播、卫星通信、无线网络等。LDPC码的译码算法通常采用概率译码,即利用概率推算来估计传输信号的原始状态。其中,对数似然比是一个核心参数,因为它能有效地帮助译码器区分信道中的信号和噪声,提升译码的准确性。 在LDPC码的译码算法中,贝叶斯规则和概率测度被用来计算对数似然比。这一过程涉及到对接收到的信号概率分布的估计,通常利用迭代算法来不断更新概率测度,直至找到最可能的发送信号。通过这种方式,译码器可以非常准确地重建发送的比特流。 在标签中出现的"log_likelihood 对数似然比"实际上是对这一概念的简写和指代。它强调了在算法和统计模型评估中对数似然比的重要性。在工程和科研实践中,对数似然比的计算和应用是算法性能评估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领域,对数似然比常被用作衡量模型预测概率准确性的标准。 从压缩包子文件的文件名称列表中,我们可以推测这个资源包含了相关算法的实现代码或者是对算法性能进行评估的实验数据。文件名称"概率测度下程序"暗示了这些程序或数据集是围绕概率测度展开的,可能是与低密度奇偶检验码译码算法相关的模拟程序或者是实验数据集,用于测试和验证算法在不同的概率模型下对信道信息的处理能力。 总结来说,对数似然比作为衡量概率模型优劣的一种手段,在通信系统的译码、信号处理、机器学习等多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对于LDPC码的译码算法而言,LLR的计算和应用是实现高效准确信号恢复的关键步骤。资源摘要信息中提供的文件和标签,是对这一重要概念及其应用范围的一个具体示例。

翻译这段代码class GPR: def __init__(self, optimize=True): self.is_fit = False self.train_X, self.train_y = None, None self.params = {"l": 2, "sigma_f": 1} self.optimize = optimize def fit(self, X, y): # store train data self.train_X = np.asarray(X) self.train_y = np.asarray(y) # hyper parameters optimization def negative_log_likelihood_loss(params): self.params["l"], self.params["sigma_f"] = params[0], params[1] Kyy = self.kernel(self.train_X, self.train_X) + 1e-8 * np.eye(len(self.train_X)) loss = 0.5 * self.train_y.T.dot(np.linalg.inv(Kyy)).dot(self.train_y) + 0.5 * np.linalg.slogdet(Kyy)[ 1] + 0.5 * len(self.train_X) * np.log(2 * np.pi) return loss.ravel() if self.optimize: res = minimize(negative_log_likelihood_loss, [self.params["l"], self.params["sigma_f"]],bounds=((1e-4, 1e4), (1e-4, 1e4)),method='L-BFGS-B') self.params["l"], self.params["sigma_f"] = res.x[0], res.x[1] self.is_fit = True def predict(self, X): if not self.is_fit: print("GPR Model not fit yet.") return X = np.asarray(X) Kff = self.kernel(self.train_X, self.train_X) # (N, N) Kyy = self.kernel(X, X) # (k, k) Kfy = self.kernel(self.train_X, X) # (N, k) Kff_inv = np.linalg.inv(Kff + 0.5e-3 * np.eye(len(self.train_X))) # (N, N) mu = Kfy.T.dot(Kff_inv).dot(self.train_y) cov = Kyy - Kfy.T.dot(Kff_inv).dot(Kfy) return mu, cov def kernel(self, x1, x2): dist_matrix = np.sum(x1 ** 2, 1).reshape(-1, 1) + np.sum(x2 ** 2, 1) - 2 * np.dot(x1, x2.T) return self.params["sigma_f"] ** 2 * np.exp(-0.5 / self.params["l"] ** 2 * dist_matrix)

164 浏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