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6000 DSP程序结构详解:中断向量、存储管理与编译流程

4星 · 超过85%的资源 需积分: 50 84 下载量 9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6 1 收藏 673KB PPT 举报
本文将深入探讨C6000系列DSP程序结构,特别是针对中断处理、编译过程、链接文件以及C语言编程特性的详细介绍。C6000 DSP程序通常由以下几个关键组成部分构成: 1. 中断向量表(Vectors.asm):中断向量表是程序启动的关键部分,它包含了汇编指令,负责在系统遇到“RESET”等中断事件时引导程序执行。中断向量表可以在用户程序中自定义,或者使用DSP/BIOS工具生成,以适应不同的中断处理需求。 2. 内存管理:C6000的存储器映射对程序性能至关重要。C编译器将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存储在`.bss`段,而局部变量可能存储在`.stack`段,根据其作用域和编译器优化策略。`.stack`和`.sysmem`段专用于栈和动态内存分配,sysmem仅在使用了如`malloc`等内存管理函数时才会被创建。 3. C环境实现:编译器在C6000上遵循特定的C环境规则,例如生成的`.text`代码段,全局和静态变量的存储区划分,以及对中断处理的控制。主程序通常会设置中断使能寄存器IER,并在适当的时候启用全局中断和NMI(非-maskable interrupt)。 4. 编译器选项:内存模式的选择可以通过设置项目的编译选项来完成,这会影响到代码如何在硬件上运行。理解这些选项有助于优化程序性能和内存使用。 5. 中断处理函数:如`intr_rest()`和`intr_hook()`函数,它们用于初始化中断向量表并设置中断处理程序,以确保中断的正确响应。 6. 中断挂载和使能:通过调用`INTR_ENABLE`函数,可以确保中断功能的启用,比如CPU_INT_NMI的使能,对于实时性和故障处理至关重要。 C6000系列DSP程序结构设计要求开发者掌握中断管理、内存布局和编译器行为,以编写出高效、可靠的代码。通过理解并遵循这些规则,开发人员能够充分利用C6000的硬件特性,提高程序的性能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