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系统结构:模型机工作原理与微处理器改革

需积分: 22 2 下载量 8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1 收藏 6.64MB PPT 举报
"模型机工作原理-微处理器系统结构与嵌入式系统-第二章" 在计算机科学领域,模型机工作原理是理解计算机系统运行的基础。计算机的工作本质上是执行程序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分为顺序执行和非顺序执行两种方式。 **顺序执行**遵循一个线性的流程,每个指令按照其在程序中的顺序依次被取出、分析和执行。这个过程包括三个基本阶段: 1. **取指令**:CPU从内存中读取下一个要执行的指令。 2. **分析指令**:CPU解析指令的含义,确定它要执行的操作。 3. **执行指令**:CPU根据指令的要求执行相应的操作,如数据计算或存储器访问。 **非顺序执行**则涉及到程序流的改变,主要有四种情况: 1. **转移(jump)**:通过执行条件或无条件转移指令,程序的执行流程跳转到新的位置,可能不返回原来的位置。 2. **过程(procedure)调用**:主程序可以调用子程序,执行完毕后返回到调用时的断点继续执行。 3. **中断(interrupt)**:当外部事件发生时,CPU暂停当前任务,处理中断事件,然后返回到中断前的状态继续执行。 4. **异常(exception)和陷阱(trap)**:这两种情况通常由程序错误或特定条件触发,处理完成后可能需要重新执行错误之前的指令。 **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与组成**通常被分为层次模型,包括硬件、微程序、操作系统、语言处理层和用户程序层。冯·诺依曼架构是计算机系统设计的基础,其中,数据和指令都存储在内存中,CPU通过取指、解码和执行来处理这些数据。 **微处理器体系结构的改革**涉及了多个方面,如简化指令集(RISC)与复杂指令集(CISC)的争论,分层存储器系统的设计,以及高速总线和接口的优化。此外,流水线技术提高了处理效率,超标量和超长指令字技术增加了处理器并行性,多核和多线程技术使得单个芯片上可以同时执行多个任务。 **计算机体系结构分类**可以从不同层面进行,如按照性能指标(如字长、存储容量、运算速度),或者按照软件和硬件的交互层次(如语言层次的虚拟机)。计算机性能评测通常考虑这些因素,以评估系统在处理特定任务时的效率。 **计算机的实现**不仅关注体系结构和组成,还包括底层的实现技术,如器件类型、微组装工艺和冷却系统。从程序员的角度看,他们关注的是体系结构,即计算机的概念结构和功能特性;从硬件角度看,组成关注物理机器的实际构建;而实现则涉及具体的制造工艺和技术。 模型机的工作原理是计算机科学的核心概念,它涉及到计算机如何执行指令、控制程序流程以及与外部世界的交互。理解这些原理对于设计、优化和使用嵌入式系统等复杂计算环境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