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与软件设计:瀑布模型详解
需积分: 25 13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2
收藏 2.06MB PPT 举报
"瀑布模型生存周期模型-第1章 软件工程与软件设计"
瀑布模型是软件工程中的一种经典开发模型,由W. W. Royce在1970年提出。它采用自顶向下的结构化开发方式,将软件开发过程分为若干个连续的阶段,包括需求分析、设计、实现、测试和维护等,每个阶段完成后进入下一个阶段,如同水流从高处流下,故称为瀑布模型。这种模型的优点在于它为软件工程奠定了基础,强调了不同阶段之间的流水线依赖,有利于团队分工合作,并且在每个阶段结束时都有文档复审,有助于保证质量。
然而,瀑布模型也存在明显的缺点。首先,它假设用户需求在项目开始时就能清晰明确,但在实际中,需求常常会发生变化。其次,用户在整个开发过程中的参与度较低,直到后期才能看到成果,导致反馈和调整不够及时。再者,一旦进入下一阶段,上一阶段的错误或遗漏修正起来十分困难,因为返回修改会牵动整个流程。最后,如果系统分析员对专业领域理解不足,或者用户对计算机知识匮乏,可能会增加项目失败的风险。因此,瀑布模型更适合需求稳定、规模较小的项目。
软件设计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包括软件体系结构和设计模式。学习软件设计和体系结构能帮助开发者将领域概念转化为技术术语,实现软件开发的工程化。课程通常会涵盖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目标和原则,软件生存周期,以及多种软件开发过程模型,如敏捷开发、螺旋模型等。此外,还会讲解软件设计的原理,如模块化、抽象、封装和继承等,以及软件体系结构中的设计模式,如工厂模式、观察者模式等。
软件工程的目标是解决软件危机,即在软件开发和维护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如生产效率低下、供需失衡、需求模糊、缺乏有效指导等。软件工程通过引入系统的方法、工具和过程,来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适应不断增长的规模和复杂性。学习软件工程的先修课程通常包括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编程、数据库系统、软件工程和UML建模,而后续课程可能涉及软件质量控制和项目管理等领域。
软件工程的实践者应具备实用性和复合性的技能,以适应软件产业化的需要。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开发者能够掌握工程化开发的全套技能,从而有效地应对各种软件开发挑战。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2021-09-02 上传
2021-09-28 上传
2022-11-17 上传
2021-09-22 上传
2022-10-24 上传
2022-11-14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