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MVC+Mybatis整合Redis实现二级缓存

5星 · 超过95%的资源 需积分: 50 65 下载量 1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0 收藏 17KB DOCX 举报
"mybatis+redis缓存配置,springmvc整合Mybatis与Redis,实现二级缓存功能" 在Mybatis框架中,缓存是提高系统性能的关键组件,它允许我们在数据库查询后将结果暂存,避免频繁地进行相同查询,从而减少数据库负载。Mybatis提供了内置的缓存机制,其核心接口是`Cache`,该接口定义了缓存的基本操作。默认情况下,Mybatis使用`PerpetualCache`作为基础缓存实现,它是一个永不过期的内存缓存。然而,为了满足不同的缓存需求,Mybatis提供了一系列的装饰器类来扩展和定制缓存行为。 Mybatis的装饰器缓存策略包括以下几种: 1. **FifoCache**:基于先进先出(FIFO)原则的缓存回收策略,当达到设定的最大容量时,会删除最早放入缓存的条目。 2. **LoggingCache**:这个装饰器会在缓存命中时记录日志信息,便于开发者分析缓存使用情况。 3. **LruCache**:使用最近最少使用(LRU)算法,优先淘汰最久未使用的数据。 4. **ScheduledCache**:定期清空缓存,可以设置间隔时间,实现自动清理。 5. **SerializedCache**:序列化缓存,将缓存对象序列化后再存储,确保跨线程、跨JVM的安全性。 6. **SoftCache**:基于Java的软引用实现,当内存不足时,Java垃圾收集器会自动回收这些软引用的对象。 7. **SynchronizedCache**:提供线程安全的缓存访问,避免并发问题。 8. **WeakCache**:基于弱引用的缓存,即使有外部引用,只要没有强引用,就会被垃圾收集器回收。 9. **TransactionalCache**:事务性缓存,仅在事务范围内有效,事务提交或回滚后,缓存中的数据也会相应更新。 配置Mybatis的缓存通常涉及两个步骤: 1. **配置Mapper XML文件**:在对应的Mapper XML文件中添加缓存元素,例如: ```xml <cache eviction="FIFO" flushInterval="10000" size="1024" readOnly="true" type="com.sdzn.basedata.controller.RedisCache"/> ``` 这里设置了缓存策略为FIFO,刷新间隔10000毫秒,最大容量1024,只读,并指定自定义的RedisCache类型。 2. **创建自定义缓存实现**:在上述例子中,`type="com.sdzn.basedata.controller.RedisCache"`指定了自定义的Redis缓存实现。这意味着我们需要编写一个实现`Cache`接口的类,将Mybatis的缓存数据存储到Redis中。这样可以利用Redis的分布式特性,实现更高效、更可扩展的缓存服务。 在Spring MVC中整合Mybatis和Redis,我们需要配置Spring的RedisTemplate,以及Mybatis的SqlSessionFactory,确保它们能够正确地与Redis交互。同时,还需要在Mybatis的配置文件中启用二级缓存,并配置相关的Redis配置,如连接池、数据库索引等。 通过这样的配置,我们可以有效地利用Mybatis的缓存机制和Redis的高速缓存能力,提高应用程序的响应速度,降低数据库压力。同时,通过自定义的RedisCache实现,我们可以享受到Redis的持久化、主从复制等高级特性,进一步增强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