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遥感技术:真实孔径雷达基本原理解析

需积分: 10 2 下载量 18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26 收藏 1.71MB PDF 举报
"微波遥感课件" 微波遥感是一种利用雷达系统对地球表面进行探测的技术,尤其在云层覆盖、夜间或者恶劣天气条件下,它依然能够获取地表信息,因为微波可以在这些条件下穿透。这篇课件深入介绍了微波遥感的基础原理及其在真实孔径雷达(Real Aperture Radar, RAR)中的应用。 首先,微波遥感的物理基础在于雷达系统发射的微波与地表相互作用。这些微波由雷达天线发出,当它们遇到地表物体时,会发生散射。部分散射回的信号被雷达接收,通过分析这些回波,我们可以获取地表的特征信息,如纹理、形状和材质。 真实孔径雷达,是相对于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的一种雷达系统。它的天线长度是实际的物理尺寸,而非通过合成技术扩大。真实孔径雷达的工作原理依赖于运动平台(如飞机或卫星)携带天线在空中掠过,天线向地面发射波束,并在平台移动方向形成狭窄的波束,垂直方向则有较宽的覆盖范围。 脉冲几何分辨率是RAR系统的一个关键参数,它主要取决于天线长度和脉冲宽度。雷达波与地物相互作用后,部分能量散射回,形成随时间变化的信号,这些信号被接收器捕获并处理。天线长度决定了雷达的横向分辨率,而脉冲宽度影响着纵向分辨率。 真实孔径雷达的工作流程包括:发射脉冲,地表散射,接收回波,以及信号处理。雷达系统发射的电磁波与接收的回波保持相干性,这是雷达成像的基础。相干性允许精确测量回波的相位信息,这对于重建高分辨率的图像至关重要。 相干成像是雷达系统的一个核心特性,它涉及到频率稳定性的本机振荡信号。这些信号在空间和时间上可以准确定位。雷达图像的每个像素都包含相位信息,通常以复数的形式存储,实部和虚部分别代表幅度和相位。例如,ESA的ERS雷达系统参数表明,其波长为5.66厘米,带宽为16MHz,这些参数直接影响了雷达的分辨率和性能。 微波遥感,特别是真实孔径雷达,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方式,用于获取地球表面的详细信息,无论天气条件如何。通过理解和应用这些基本原理,科学家和工程师可以利用雷达数据进行地形测绘、灾害监测、环境研究等多种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