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IP协议配置与网络实用命令详解:实验报告与分析

需积分: 0 1 下载量 7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4 收藏 981KB DOCX 举报
本实验报告由暨南大学信息安全专业学生赖智聪(学号2019051118)于2021年9月12日在宿舍进行,主题为"TCP/IP协议配置与网络实用命令",指导教师为潘冰。实验内容涉及了TCP/IP协议的基础配置、网络通信工具的使用以及一些关键命令的解析。 实验开始时,学生确认了Windows操作系统已经预装并配置了TCP/IP协议。实验的核心部分包括了对ping命令的深入探究。ping命令用于测试网络连通性,TTL值(Time to Live)表示数据包还能经过的路由器数量。当ping本机网络时,由于存在响应,证明网络连接正常;反之,ping一个不存在的网络失败,可能是因为目标不可达或设置了ICMP过滤规则。 在参数测试中,学生发现-n和-t组合使用时,可以持续发送数据;而-l选项在指定过大数值时会导致错误或超时,对于本地ping通常成功率高。同时,-r(traceroute)和-a(地址解析)选项未能按预期工作,可能是因为网络环境限制或配置问题。 使用ipconfig命令查看网络配置,结果显示IPv6协议已启用,并且与控制面板中的信息一致。此外,释放和重置IP地址操作会显示额外的系统信息。tracert(traceroute)用于跟踪数据包到达目标的路径,抓包工具Wireshark证实了源节点的正确性。通过-h选项,可以限定跟踪路由的数量,而-w选项(设置超时时间)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可能导致超时项更快出现。 netstat命令展示了网络状态,包括不同连接状态的解释,如监听、建立连接、完成等。route命令则用于查看路由表,其中列出了路由器连接的网络网段和路由策略,最后一列的可信度值越低,说明该路由优先级越高。 最后,实验还讨论了网关在网络架构中的作用,它在现实世界中相当于现实生活中的交通中转站,负责数据包的转发,使得不同网络间的通信得以实现。通过这次实验,学生对TCP/IP协议的工作原理、网络诊断工具的使用以及网络设备功能有了更深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