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平衡二叉树的实现与应用

需积分: 9 23 下载量 9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1 收藏 334KB DOC 举报
"平衡二叉树课程设计" 这篇文档是关于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计算机系04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王伟的一次课程设计,主题是平衡二叉树的生成。平衡二叉树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二叉树,它在保持二叉查找树特性的同时,通过特定的结构调整策略确保了左右子树的高度差不超过1,从而提高查找效率。 课程设计的目标是理解和实现平衡二叉树的相关操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1. **基本概念**: - **树的概念**:树是一种非线性数据结构,由节点(或称为顶点)和边构成,代表了一种层次关系。 - **平衡二叉树的概念**:平衡二叉树分为几种类型,如AVL树、红黑树等,它们的特点是左右子树高度相差不超过1,保证了查找、插入和删除操作的时间复杂度为O(log n)。 - **遍历的概念**:包括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是访问树的所有节点的一种方法。 - **动态平衡技术的概念**:为了维持平衡二叉树的特性,需要在插入或删除节点后进行相应的调整,如旋转操作。 - **最小不平衡子树的概念**:在插入或删除操作后,需要找到并处理的导致不平衡的最小子树。 2. **设计任务与目的**: - 学生需要实现平衡二叉树的构造算法,即如何创建一棵平衡二叉树。 - 插入结点:在平衡二叉树中插入新节点时,需要考虑如何保持树的平衡。 - 删除结点:删除节点后,可能需要重新调整树以保持平衡。 - 中序遍历:一种常用的遍历方式,用于在平衡二叉树中进行查找操作。 3. **详细设计**: - 包括头文件的选择、常量定义、全局变量定义、数据结构定义(如二叉树节点的结构体)以及关键函数的原型说明,例如插入、删除和遍历函数。 4. **程序清单**: 实际的源代码实现,包括各种操作的函数实现,如树的初始化、节点的插入、删除以及遍历等。 5. **程序调试与体会**: 学生在实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以及对平衡二叉树理解的深化。 6. **运行结果与截图**: 提供了程序运行后的输出结果,可能是通过测试用例展示平衡二叉树的构建和操作效果。 7. **结论**: 总结整个设计过程,可能包括对设计成果的评价、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 8. **参考文献**: 列出在设计过程中参考的书籍、论文或其他资料。 这个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深入理解平衡二叉树的原理和应用,提升他们在数据结构领域的实践能力。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平衡二叉树的理论知识,还能学习到实际编程和调试技巧,为未来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011-06-30 上传
树状显示二叉树: 编写函数displaytree(二叉树的根指针,数据值宽度,屏幕的宽度)输出树的直观示意图。输出的二叉树是垂直打印的,同层的节点在同一行上。 [问题描述] 假设数据宽度datawidth=2,而屏幕宽度screenwidth为64=26,假设节点的输出位置用 (层号,须打印的空格数)来界定。 第0层:根在(0,32)处输出; 第1层:因为根节点缩进了32个空格,所以下一层的偏移量(offset)为32/2=16=screenwidth/22。即第一层的两个节点的位置为(1,32-offset),(1,32+offset)即(1,16),(1,48)。 第二层:第二层的偏移量offset为screenwidth/23。第二层的四个节点的位置 分别是(2,16-offset),(2,16+offset),(2,48-offset),(2,48+offset)即(2,8),(2,24),(2,40),(2,56)。 …… 第i层:第i层的偏移量offset为screenwidth/2i+1。第i层的每个节点的位置是访问第i-1层其双亲节点时确定的。假设其双亲的位置为(i-1,parentpos)。若其第i层的节点是其左孩子,那末左孩子的位置是(i,parentpos-offset),右孩子的位置是(i,parentpos+offset)。 [实现提示] 利用二叉树的层次遍历算法实现。利用两个队列Q,QI。队列Q中存放节点信息,队列QI中存相应于队列Q中的节点的位置信息,包括层号和需要打印节点值时需要打印的空格数。当节点被加入到Q时,相应的打印信息被存到QI中。二叉树本身采用二叉链表存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