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与GIS技术在人口空间分布研究中的应用探索

需积分: 35 2 下载量 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2 收藏 129KB PDF 举报
"基于RS、GIS的人口空间分布研究" 本文主要探讨了利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来研究和分析人口的空间分布问题。人口空间分布是多学科交叉研究的重点,包括人口学、经济学和地理学等领域。在“数字地球”背景下,对统计型人口数据进行空间化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文章介绍了人口地域分布的基本理论,强调了人口分布受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双重影响。自然因素如气候、地形、资源等对人口分布有直接影响,而社会经济因素如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条件、政策导向等则决定了人口流动和聚集的趋势。 接着,作者回顾了人口空间分布的研究历史和进展,指出传统的统计型人口数据通常基于行政区划,存在空间分辨率低(如县级)和时间分辨率低(如每10年一次的人口普查)的问题,这限制了对人口动态变化的精细研究。因此,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即通过遥感数据获取地表参数,结合GIS的背景数据和空间分析功能,建立人口空间分布模型,实现统计型人口数据的空间化和年度更新,提高数据的精度和时效性。 文章的技术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利用遥感影像获取地表特征信息,如土地覆盖类型、建筑密度等;2) 结合GIS数据,如道路网络、水源分布等,评估区域的承载力;3) 建立人口与这些地表参数的关联模型,通过统计和建模方法估计每个像元(例如1km x 1km)的人口数量;4) 定期更新遥感数据,以反映人口的动态变化。 这种方法的特点在于,它能够提供更高分辨率的人口分布信息,有助于揭示更细致的人口格局,比如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乡差异、人口热点区等。此外,这种数据更新的及时性对于政策制定、城市规划、资源管理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最后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认为这种基于RS和GIS的人口空间分布研究方法有望在环境影响评估、社会服务设施规划、灾害风险评估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随着遥感技术和GIS技术的不断发展,预计在人口分布研究领域会有更多创新和突破。 这篇论文为解决人口数据的空间化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对于理解人口分布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