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EE 802.11 MAC协议在无线网络中的性能分析

3星 · 超过75%的资源 需积分: 9 1 下载量 8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1 1 收藏 76KB PDF 举报
"这篇论文深入探讨了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媒介访问控制协议在具有分布式无线电桥的网络环境中的性能。作者Cupid C. Chow和Victor C. M. Leung来自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他们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了采用802.11介质访问控制协议的分布式无线局域网的吞吐量和接入延迟性能。网络设计中,所有无线终端共享同一无线信道与多个无线电桥(RBs)进行通信,利用宏观分集技术。研究中考虑了带有加性白高斯噪声、对数正态阴影衰落和瑞利衰落的信道模型,并且在接收端分别考虑了有无捕获效应的情况。结果表明,没有捕获效应时,四台RB的线性网络相对于单台RB的吞吐量至少提高了120%。而当存在捕获效应时,随着捕获比例的增加,RB数量增加带来的性能提升会减少。此外,还研究了二维网络模型,发现其性能表现与一维模型有所不同。" 《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媒介访问控制协议性能》这篇论文主要关注点在于评估和分析802.11标准在分布式无线网络环境下的性能特征。802.11是无线局域网(WLAN)最广泛采用的标准,其媒介访问控制(MAC)协议是决定网络效率的关键因素。 在论文中,研究人员通过计算机模拟来量化网络的吞吐量和接入延迟。他们构建了一个模型,其中无线终端在整个覆盖区域内共享同一个无线频道,与多台无线电桥进行通信,利用了宏观分集技术以增强信号接收质量。这种配置旨在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覆盖范围。 信道模型包括了现实世界中常见的通信障碍,如加性白高斯噪声、对数正态阴影衰落和瑞利衰落。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无线信号的传输效果,降低数据传输速率。在分析中,研究人员还引入了捕获效应的概念,即在多径传播环境下,较强的信号可能会“捕获”接收器,从而抑制较弱信号的接收。 论文的结果显示,没有捕获效应时,增加无线电桥的数量能显著提高网络的吞吐量。例如,一个四台无线电桥的线性网络相较于单台无线电桥,吞吐量提高了至少120%。然而,当捕获效应存在时,这个增益会随着捕获比例的增加而减小。这意味着,如果网络环境中多路径干扰严重,增加无线电桥的益处将受到限制。 此外,研究还探讨了二维网络模型,这更贴近实际的部署情况。二维模型的性能研究表明,网络布局和终端位置的复杂性对802.11 MAC协议的性能有很大影响,这可能需要进一步的优化策略来适应。 该研究为理解并优化802.11无线局域网在分布式环境下的性能提供了有价值的洞见,对网络设计者和工程师来说,这些结果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如何配置和管理多无线电桥的网络,以实现更高的效率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