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煤巷支护失效解决方案:锚网索耦合技术

0 下载量 8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4 收藏 341KB PDF 举报
"该文章是关于深部大断面煤巷支护失效的分析及其控制对策的研究,主要探讨了在高应力环境下,如何通过锚网索耦合支护技术来改善支护效果,以确保煤矿巷道的安全和稳定。" 在深部大断面煤巷的开采中,由于地层深处的高应力、高地温、高渗透水压力以及强烈的开采扰动,巷道围岩的力学特性呈现出显著的非线性大变形特征,这给围岩的稳定性带来了巨大挑战,直接影响到煤矿的安全生产和效率。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多种理论,如极限平衡理论、大弧板理论、松动圈理论和联合支护理论等。近年来,锚网索支护技术在控制深部巷道围岩稳定性方面显示出了良好的效果。 文章以东滩煤矿1306运输巷为例,通过对现场矿压的监测,发现支护体与围岩在强度、刚度和结构上的耦合效果不佳是导致支护失效的关键因素。传统的支护方法过于依赖锚杆(索)的密度和强度,而忽略了支护体与围岩动态时空作用规律以及围岩自身的承载能力,常常造成锚杆(索)断裂,支护失效,进而可能导致冒顶和片帮事故。 基于此,文章提出了一个创新的锚网索耦合支护策略,即“及时支护”与“滞后支护”的结合。及时支护利用高强度、高预紧力的锚杆提供柔性支撑,以迅速响应围岩的初期变形;而滞后支护则采用高强度、高预紧力的锚索提供刚性支撑,其滞后支护的距离设定为30米。这种耦合支护方式旨在更好地适应围岩的变形过程,增强支护体与围岩的协同作用,从而有效地控制巷道的变形量,保证围岩的稳定性。 通过现场应用,锚网索耦合支护方法证明能够提高支护质量,并将围岩的变形控制在安全范围内,防止了严重事故的发生。该研究为深部大断面煤巷的支护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践依据,对于提升煤矿巷道支护技术水平和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