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采集与投影几何:从古至今的成像技术探索

需积分: 9 4 下载量 15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1 收藏 13.12MB PPT 举报
"该PPT主要讲解了图像采集中的旋转矩阵和相关成像模型,涉及图像处理的基础知识,包括小孔成像模型、射影几何、投影矩阵等概念,并介绍了摄影技术的历史发展以及成像的一些关键因素,如焦距、光圈、景深等。" 在图像处理领域,旋转矩阵是一个重要的数学工具,用于描述图像或物体在空间中的旋转。它是一个3x3的矩阵,可以用来表示二维或三维空间中刚体的旋转。在图像采集时,旋转矩阵有助于理解相机相对于场景的姿势,从而准确地捕捉和重建场景。 成像模型是理解图像采集的关键。小孔成像模型,源于中国古代墨子的《墨经》,是最基本的成像原理,即光线经过小孔后在屏幕上形成倒立的实像。然而,这种模型存在图像模糊的问题,因为大孔径导致多方向光线的平均,小孔径则可能引发衍射效应。为了改善这一情况,人们开始使用透镜,如1568年Daniel Barbaro引入的凸透镜。 投影几何,特别是射影几何,是研究相机与场景坐标系之间映射关系的理论基础。灭点和灭线是射影几何中的重要概念,它们在二维图像中对应于三维空间的直线在视平面上的消失点。投影矩阵则将三维世界坐标转换为二维图像坐标,这是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中的基本操作。 在实际成像过程中,焦距(f)和相机中心(c)是决定成像质量的重要参数。焦距决定了相机的视角和景深,景深是指在图像中能保持清晰的一段距离,通常由焦距、光圈大小和拍摄距离共同决定。例如,使用更小的光圈(f/32)可以获得更大的景深,使前景和背景都清晰。另一方面,更宽的光圈(f/5.6)会减小景深,使主体更突出,但背景可能变得模糊。 1839年,法国的Louis Daguerre发明了银版摄影技术,标志着摄影技术的诞生。在此之后,透镜设计和成像理论不断发展,现代相机能够通过调整各种参数来实现理想的成像效果。 总结来说,这个PPT深入浅出地探讨了图像采集的核心概念,从古代的成像理论到现代摄影技术的发展,涵盖了成像模型、光学原理、投影过程和关键参数的影响,对于理解和应用图像处理技术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