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计异象研究综述:权责发生制视角

0 下载量 8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5 收藏 283KB PDF 举报
"基于权责发生制的应计异象研究综述" 文章深入探讨了权责发生制下应计异象在证券市场中的影响及其研究现状。应计异象是指在采用权责发生制的会计核算中,企业通过调整应计项目(如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等)来影响报告的净利润,从而可能产生与实际现金流量不一致的盈余。这一现象对市场效率提出了挑战,因为理论上,股票价格应反映所有公开信息,包括企业的盈余情况。然而,应计异象的存在表明,市场可能未能完全理解和消化这些应计信息,导致超额盈余的出现。 文章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对应计异象的实证研究,指出Dechow(1994)的工作为理解应计异象提供了理论基础,他认为权责发生制的盈余更能准确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随后,Sloan(1996)的研究揭示了应计异象与股票回报之间的关系,开启了对这一主题的广泛研究。应计异象的存在性是研究的核心,许多后续研究致力于验证和扩展这一发现,寻找应计异象与公司未来业绩、财务困境、盈余质量之间的联系。 文章进一步分析了应计异象的解释性,即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这涉及到会计信息的质量、投资者的认知偏差、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等多个因素。管理层可能会利用应计项目来平滑盈余,以影响市场对公司业绩的判断,或者为了满足某些利益相关者的期望。此外,投资者可能由于信息不对称、认知局限等原因,未能完全理解和评估应计项目的真正含义,导致市场反应不足。 对于应计异象的消亡,文章指出,随着会计准则的改进、市场监管的加强以及投资者教育的提高,应计异象的影响可能会逐渐减弱。然而,这也依赖于企业披露的透明度、审计质量以及市场参与者的分析能力。 最后,文章展望了应计异象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深入探讨应计项目的具体构成、不同行业或国家间应计异象的差异、以及在新兴市场中的表现。此外,如何通过改进会计准则和监管政策来减少应计异象对市场效率的影响,也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应计异象的研究揭示了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的复杂性和市场理解的局限性,对于完善财务报告制度、提高市场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