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id技术发展与类型详解:数据冗余与速度提升
需积分: 9 14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5
收藏 623KB PDF 举报
09_raid配置(1).pdf 文件讲述了早期硬盘技术的发展背景,尤其是在1987年随着Raid技术的兴起,如何通过多块硬盘的组合提高存储性能和数据安全性。Raid(独立冗余磁盘阵列)最初是为了克服早期硬盘容量小、性能不稳定且价格高昂的问题。Raid技术发展至今,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条带化,而是形成了多种级别,如Raid0、Raid1、Raid1+0、Raid5、Raid6和Raid7,这些级别的区别主要在于数据组织方式、读写速度、冗余能力以及空间利用率。
- Raid0(条带化):通过数据分片并行写入多个硬盘,提高了读写速度,但不提供数据冗余,不推荐使用,至少需要两块硬盘。
- Raid1(镜像):数据在两块硬盘上镜像存储,提高读取性能,但写入性能降低,磁盘利用率仅为50%,最少需两块硬盘。
- Raid1+0(镜像+条带):结合了镜像和条带的优点,允许部分硬盘故障,是当前主流方案,至少需要四块硬盘。
- Raid0+1 和 Raid1+0 的空间利用率同样为50%,但前者容许同一组内的硬盘同时损坏,而后者则不允许。
- Raid5 使用校验码机制,读写性能提升,允许最多一块硬盘损坏,空间利用率是(n-1)/n,需要至少三块硬盘。
- Raid6 是Raid5的增强版,支持两块硬盘同时损坏,至少需要四块硬盘。
- Raid7 类似于Raid6,但能容忍三块硬盘同时损坏,至少需要五块硬盘。
软Raid(如md和mdadm)是通过内核模块实现的,可以将任何块设备组成Raid,包括分区。然而,分区作为Raid的一部分没有实际意义,通常用于实验目的。创建Raid时,需要特定的命令,如创建模式 `-C`,添加硬盘 `-A`,监控模式 `-F`,以及调整模式 `-G`。例如,在添加新硬盘时,可能需要先扫描SCSI主机,然后调整分区,如将一块10G的硬盘划分为两个1G的分区。
总结来说,本资源详细介绍了Raid技术的历史、不同类型的特点以及在Linux系统中如何通过mdadm工具进行软Raid的配置,强调了不同Raid级别的选择依据和应用场景。这对于理解现代数据中心存储管理至关重要。
2019-07-26 上传
2009-05-15 上传
2021-01-20 上传
2010-11-30 上传
2008-02-28 上传
2023-08-04 上传
2021-09-05 上传
2022-03-09 上传
2009-05-26 上传
20q
- 粉丝: 0
- 资源: 1
最新资源
- AMD-1.1-py3-none-any.whl.zip
- Business::Associates-开源
- 自己编的进度条VC代码IProgDlg
- jjk-mvvm-demo
- vue.js_dynamic_table:用Vue.js编写的单页应用程序,用于演示如何使用动态表(添加,编辑和删除元素)
- BlocksGame
- AMQPStorm-2.7.1-py2.py3-none-any.whl.zip
- boat-java:一个简单的 Java 程序,使用 Boats 说明类继承
- screenshot upload tool-开源
- gotta-go-fast-vim:适用于vim的语言不可知入门套件
- flutter_intro:Flutter专案的新功能介绍和逐步使用者指南的更好方法
- YFreeSoftware:一个 Android 应用程序,让人们知道专有应用程序可以在未经用户许可的情况下获取哪些信息
- AMQPEz-1.0.0-py3-none-any.whl.zip
- RDF Editor in Java-开源
- 51系列密码锁:Proteus仿真+Keil程序
- tallermecanico.github.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