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并发控制:死锁预防与两段锁协议详解

需积分: 35 3 下载量 14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2 收藏 632KB PPT 举报
在《数据库原理讲义》的第八章中,详细探讨了并发控制在数据库系统中的重要性。本章节首先介绍了并发控制的三种基本执行方式:事务串行执行、交叉并发和同时并发。串行执行方式确保了事务的单一性,但效率较低;交叉并发适用于单处理机系统,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而同时并发则是多处理机环境的理想选择,但受限于硬件条件。 并发执行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主要涉及数据的一致性和隔离性。例如,丢失修改(Lost Update)是指事务T1对数据的修改被其他事务T2后续的操作覆盖,导致数据不一致。另一个问题是不可重复读(Non-repeatable Read),即事务在两次读取同一数据时得到不同的结果,这可能是由于其他并发事务的更新。还有读“脏”数据(Dirty Read),即事务看到的数据包含了尚未提交的更改,这可能导致不一致的视图。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引入了并发控制机制,其核心任务包括正确调度并发操作、确保事务的隔离级别以及维护数据库的一致性。常用的并发控制方法有封锁协议,如一次封锁法和顺序封锁法,它们通过限制对数据的并发访问来防止死锁和活锁的发生。 一次封锁法允许事务一次性获取它所需要的全部锁,避免了死锁的可能,但可能会导致长时间的等待。顺序封锁法则按照一定的顺序分配锁,降低了并发性,但提高了并发调度的灵活性。 Oracle数据库的并发控制是这一主题的另一重点,它采用了复杂的策略来平衡并发控制的效率和事务的响应时间。通过两段锁协议,数据库在事务开始时先获取所有必要的锁,在事务执行过程中释放部分锁,最后在提交时再确认所有的锁都已经获得。 封锁的粒度也是一个关键概念,它决定了锁定数据的范围,常见的粒度包括行级锁和表级锁。选择合适的粒度有助于减少锁定冲突,提高并发性能。 总结来说,数据库并发控制是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它通过各种方法和协议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事务的隔离性,从而避免数据不一致性问题,如丢失修改、不可重复读和读“脏”数据。理解这些概念对于设计和优化数据库系统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