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东煤燃烧颗粒物生成特性研究
需积分: 0 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6
收藏 622KB PDF 举报
"该研究主要探讨了不同温度下准东煤燃烧颗粒物的生成特性,通过实验室沉降炉实验,分析了在900℃、1000℃、1100℃和1300℃四种温度下颗粒物的粒径分布和化学成分。实验结果显示,亚微米颗粒物(PM1)在低温(900℃和1000℃)时生成量较大,而超微米颗粒物(PM1-10)在1300℃时显著增加。此外,较高温度下,煤灰分对Na蒸气的吸收或反应导致PM1生成减少。该研究对理解和控制燃煤污染有重要意义。"
在这篇研究中,研究人员专注于了解准东煤在不同燃烧温度下的颗粒物形成特性。他们使用实验室沉降炉模拟不同的燃烧条件,实验气氛与实际空气相似。实验涵盖了四个温度级别:900℃、1000℃、1100℃和1300℃,目的是观察这些温度变化如何影响颗粒物的产生。
实验数据显示,在较低温度(900℃和1000℃)时,亚微米颗粒物(PM1)的生成量相对较高,并且这些颗粒物的平均粒径较在1100℃和1300℃时更大。这可能是因为在低温下,煤炭的不完全燃烧导致更多细小颗粒的形成。然而,随着温度升高到1300℃,超微米颗粒物(PM1-10)的生成量显著增加,这可能是由于高温下更多的挥发性物质被释放并转化为颗粒物。
对于颗粒物化学成分的分析揭示了一个关键发现:在较高温度下,煤中的灰分对钠蒸气的吸收或反应是导致PM1生成减少的主要原因。这一发现可能与碱金属(如钠)在高温下的行为有关,它们可能与灰分形成化合物,从而减少了亚微米颗粒的数量。
这项研究对于理解燃煤过程中颗粒物的形成机制及其随温度变化的规律至关重要。它不仅有助于优化燃烧技术以减少颗粒物排放,还为制定更有效的环保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此外,对碱金属在燃烧过程中的行为的研究也有助于开发新的抑制颗粒物生成的方法,例如通过改进煤炭预处理或选择性添加抑制剂。
这项研究加深了我们对燃煤污染源的认识,特别是关于温度对颗粒物生成影响的理解,为燃煤发电厂和其他相关行业的污染控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不同煤种和燃烧条件下的颗粒物生成规律,以便开发出更环保的燃烧技术。
2020-06-22 上传
2020-07-18 上传
2020-05-30 上传
2020-07-08 上传
2020-04-22 上传
2020-05-31 上传
2021-07-08 上传
2021-07-08 上传
2020-07-07 上传
weixin_38504089
- 粉丝: 6
- 资源: 947
最新资源
- Raspberry Pi OpenCL驱动程序安装与QEMU仿真指南
- Apache RocketMQ Go客户端:全面支持与消息处理功能
- WStage平台:无线传感器网络阶段数据交互技术
- 基于Java SpringBoot和微信小程序的ssm智能仓储系统开发
- CorrectMe项目:自动更正与建议API的开发与应用
- IdeaBiz请求处理程序JAVA:自动化API调用与令牌管理
- 墨西哥面包店研讨会:介绍关键业绩指标(KPI)与评估标准
- 2014年Android音乐播放器源码学习分享
- CleverRecyclerView扩展库:滑动效果与特性增强
- 利用Python和SURF特征识别斑点猫图像
- Wurpr开源PHP MySQL包装器:安全易用且高效
- Scratch少儿编程:Kanon妹系闹钟音效素材包
- 食品分享社交应用的开发教程与功能介绍
- Cookies by lfj.io: 浏览数据智能管理与同步工具
- 掌握SSH框架与SpringMVC Hibernate集成教程
- C语言实现FFT算法及互相关性能优化指南